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兴国 > 城市概况 > 县情概况

县情概况

发布日期:2025-05-14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辖2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303个行政村、22个城乡社区国土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总人口85.6万。

兴国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兴国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置平阳县,至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以年号为名,改称“兴国县”。历代人文荟萃,著名人物有唐代书法家、“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宋代理学诗文家李潜、李卿、李仆父子兄弟七进士,明代史学家吕复钦天监灵台博士廖均卿,清代礼部侍郎王思轼。此外,文天祥在兴国开府抗元,程氏父子(程珦、程颢、程颐)在兴国教化讲学,海瑞在兴国革除弊政,留下了千古佳话。

兴国是闻名遐迩的红色故土。兴国是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是人民军工的发祥地、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重要发源地、群众路线重要形成地。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有姓名可考烈士达23179名,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官兵就有12038人,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将士倒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萧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留下了《长冈乡调查》《兴国调查》等光辉著作,称赞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工作”,亲笔题写“模范兴国”奖匾褒扬兴国。

兴国是风情独特的文化之乡。兴国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兴国山歌融汇了中原古风遗韵和赣南客家文化,是中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明珠,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苏区人民战斗的号角,兴国子弟在山歌声中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少共国际师、中央警卫师”,留下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美誉。同时,兴国也是中国堪舆文化发源地,梅窖三僚被海内外盛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

兴国是物阜民丰的资源富县。兴国山川秀丽,“红、绿、古”等各色景点交相辉映,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的好地方;资源丰富,富含萤石、钨、煤、金、稀土、石灰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石灰石、花岗石储积量居江南之首,兴国灰鹅、兴国红鲤鱼、兴国茶油、兴国生姜等特产名扬四海,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灰鹅之乡”“中国红鲤鱼之乡”“中国油茶之乡”。

兴国是活力无限的投资热土。兴国区位优越,距赣州黄金机场、井冈山机场均在1.5小时车程以内,泉南高速连接东西、兴赣高速贯通南北,京九铁路、赣深高铁、兴泉铁路穿境而过,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成型,成为内陆地区连接沿海的重要通道。随着《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发展规划》《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的实施,兴国成为老区中的“特区”。同时,围绕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3”行动计划,持续打响“干就赣好”和“兴速办”营商环境品牌兴国正逐步成为政策洼地、投资高地、兴业福地。

近年来,在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亲切关怀和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倾情帮扶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解放思想、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加快建设工业强城乡美百姓富作风好的“模范兴国”,再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先后获评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县、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财政管理绩效先进县、信访系统先进集体等“国字号”荣誉。2024年,全县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逆势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2%;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5.9%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