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兴国 > 城市概况 > 县情概况

县情概况

发布日期:2023-04-17

兴国位于江西省中南部、赣州市北部,辖2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城市社区管委会、303个行政村、20个社区(居委会),国土总面积32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5万。

兴国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县。兴国建县始于三国,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置平固县,至今已有近1800年历史;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以年号为名,改称“兴国县”。历代人文荟萃,唐代书法家、“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明朝勘择十三陵的廖均卿,清代礼部侍郎王思轼,都是兴国历史上的佼佼者。此外,文天祥在兴国开府抗元,程氏父子(程珦、程颢、程颐)在兴国教化讲学,海瑞在兴国革除弊政,留下了千古佳话。

兴国是闻名全国的红色故土。兴国是著名的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是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重要发源地、群众路线重要形成地。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有姓名可考烈士达23179名,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官兵就有12038人,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将士倒下。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孕育了萧华、陈奇涵等56位共和国开国将军。毛泽东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留下了《长冈乡调查》《兴国调查》等光辉著作,称赞兴国的同志们创造了“第一等工作”,亲笔题写了“模范兴国”奖匾褒扬兴国。充分发掘丰厚文化资源优势,联合功夫动漫,实施全国首个长征超级IP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长征文化IP产业链。

兴国是风情独特的文化之乡。兴国山歌融汇了中原古风遗韵和赣南客家文化,是中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明珠,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兴国先后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山歌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兴国山歌曾是苏区人民战斗的号角,兴国子弟在山歌声中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少共国际师、中央警卫师”,留下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美誉。同时,兴国也是中国堪舆文化发源地,梅窖三僚被海内外盛称为“中国风水文化第一村”。全市率先实施以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公园为代表的民生PPP工程,群众文化生活设施不断完善。

兴国是物产丰饶的资源富县。兴国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境内“红、绿、古”等各色景点交相辉映,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的好地方;同时,境内富含萤石、钨、煤、金、稀土、石灰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石灰石、花岗石储积量居江南之首,兴国灰鹅、兴国红鲤鱼、兴国茶油、兴国生姜等特产名扬四海,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灰鹅之乡”“中国红鲤鱼之乡”“中国油茶之乡”。

兴国是活力无限的投资热土。兴国区位优势明显,距赣州黄金机场、井冈山机场1小时车程;拥有319、238、356三条国道,泉南、兴赣及其北延高速,京九铁路、兴泉铁路、赣深高铁开通运营,兴国到深圳仅需2.5小时,国内首条永磁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成功挂线“四纵四横”①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构建了连南贯北、承东启西、铁海联运、客货兼备交通格局。《若干意见》政策覆盖范围广、含金量高,特别是《瑞兴于规划》批复实施,让兴国成为老区中的“特区”。同时,围绕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要求,纵深推进“五型”政府建设,大力倡导“说干就干、干就干好”工作作风,兴国正逐步成为政策“洼地”、投资“高地”、兴业“福地”。

全年GDP增长5.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8.8%。出口总额、现汇进资增幅迈入全市“第一方阵”,分别增长56.1%、299%。项目建设推进有力。全年实施157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101.6亿元。永磁磁浮空轨“兴国号”全国首发,兴泉铁路全线贯通运营,国家管网西气东输三线向兴国开口供气,新建县委党校投入使用。全年争取上级资金67.8亿元、增长24.8%,平江灌区、樟树至兴国高速等30个重大项目列入国家“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盘子。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年签约引进项目83个、投资额达467.3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7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晶华微电子、海文生物等31个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艾克佩特服装科技产业园、中国兵工集团军民融合项目加快推进,项目招引个数、投资额度均创历史新高。

①四纵四横:“四纵”即昌赣客专、京九铁路、兴赣高速及北延、G238国道;“四横”即兴泉铁路、泉南高速、G356国道、G319国道。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