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城市社区管委会,县政府各部门,县直(驻县)各单位:
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兴国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3”行动计划(2023—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3年12月30日
兴国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3”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为深入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兴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和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会议精神,对标《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赣州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7510”行动计划》任务,按照县委十九届五次全会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推动产业壮大发展、产业链加速成型,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推动我县工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力争实现“6313”目标,即:轻工纺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与保健品、有色金属与新型建材、黄金珠宝首饰等6个制造业重点产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牛仔、新型显示模组、含氟新材料等3条重点产业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三、主攻方向和发展路径
(一)6个制造业重点产业
轻工纺织产业。坚持科技、时尚、绿色发展方向,以产业承接、自主创新、数字转型、品牌建设为发力点,积极融入全市“一核四区”纺织服装产业带。聚力发展牛仔为主,重点发展突出产品设计特征以及天然面料应用的时尚休闲服装,配套发展洗水、绣花、成衣加工、金属饰品等关联产业,延伸发展与棉布等天然面料相关的纺织品产业。到2026年,全产业营收力争突破3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坚持终端引领、硬件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联动,促进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积极融入全市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聚力发展新型显示模组为主,重点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精密制造、智慧终端等细分领域,加快扩展智能小家电、汽车电子等产品制造端应用。到2026年,全产业营收力争突破30亿元。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坚持规划引导、合理布局、安全发展,朝产品高端化、资源节约化、生产清洁化、制造智能化方向迈进,积极融入全市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锂电新能源先进制造业集群。坚持“掌控资源、做大中游、发展下游”思路,依托中萤发展、重峰集团等企业,持续增强萤石资源掌控力和话语权。依托化工重点监测点,支持兴氟化工增资扩产,建设含氟材料新项目,争取与中欣氟材、巨化集团等头部企业合作,扩大延伸产业链条。到2026年,全产业营收力争突破40亿元。
绿色食品与保健品产业。坚持绿色、安全、健康、便利方向,强化种养、加工、仓储配送、营销联动,依托“135”农业产业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发挥绿色、有机、富硒的特色农产品优势,提升兴国灰鹅、兴国红鲤鱼等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重点发展预制菜、肉制品、禽畜制品、地方特色食品等细分领域。围绕海文生物上下游开展精准招商,聚焦抗衰赛道进行前瞻布局,扶持保健品产业实现快速增长。到2026年,全产业营收力争突破20亿元。
有色金属与新型建材产业。坚持多元互补、有序开发,强化资源战略保障,提升资源绿色供给、综合利用水平,有序推动产能放大。实施矿产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出台政策扶持矿业经济发展壮大,深挖钼、金、铜、石灰石、花岗岩等资源潜力,加快矿业经济循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动矿产加工向精深方向延伸,培育潋江矿业、南方水泥企业等成为龙头骨干企业。引导矿产加工企业与新型建材生产企业加强供需对接,提升尾矿固废综合利用率,支持隆吉建材、家兴墙体材料等重点企业绿色发展。到2026年,全产业营收力争突破20亿元。
黄金珠宝首饰产业。围绕打造千亿级产业目标,以兴国黄金珠宝数字产业园为载体,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帮助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前提,大力引进百家以上黄金珠宝首饰制造企业入驻园区,利用数字化赋能传统企业,发挥平台经济效应,链接上下游,着力培育链主企业,打造一个融工业和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型数字园区。到2026年,全产业营收力争突破20亿元。
(二)3条重点产业链
牛仔产业链。围绕打造“中国时尚牛仔小镇”目标,加快完善设计、洗水、绣花、成衣加工、金属饰品、牛仔文化、品牌运营等产业配套,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合理规划建设牛仔创业园区,建设产业规模相对集中的工厂聚集区。依托江西恒海服装水洗产业园等现有产业基础,夯实提升牛仔服装产业链水洗、定型等环节优势,精心将长裕集团、艾克佩特等重点企业培育成为链主企业,整合带动全县各中小纺织服装企业抱团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收力争突破15亿元。
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主攻新型显示模组主要细分领域,发展显示屏、背光源、偏光片等新型显示模组零部件生产,全力招引新型显示模组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特别是智能小家电、汽车电子显示模组应用类企业,形成全产业链条。精准培育晶华微电子、汇晨电子等企业成为新型显示模组链主企业,与嘉音美、优必选等成品制造企业形成上下游关系。加强与省外深圳、福建等发达地区,以及市内龙南、信丰等地电子元器件与消费类电子产品上游零部件生产、下游应用等企业进行区域联合,实现错位联动发展。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收力争突破20亿元。
含氟新材料产业链。按照“资源集约化、产业链式化、产品终端化”发展思路,规范萤石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全县萤石资源向国资平台公司集中,向含氟新材料产业集中,形成“平台+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化工重点监测点,聚力发展无机氟化盐、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细分领域,健全“萤石-氟化氢-含氟烷烃(如制冷剂)-含氟单体(如六氟丙烯)-含氟聚合物(如氟树脂)-含氟精细化学品(如含氟表面活性剂)”产业链。到2026年,全产业链营收力争突破30亿元。
四、主要举措
(一)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升级行动。深化产业链链长制,由县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推行“链长+链主”工作模式,建立链长与重点企业常态化互动机制,支持重点企业发展;链主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联动链上企业及时向链长反映重大发展诉求。链长要梳理产业链发展现状、协调产业链布局,定期召集链主企业、重点企业、相关单位会商,研究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解决重大问题。推行“链主+基金”工作模式,探索组建产业链发展基金,支持链主企业强化资本带动,开展基金大招商、招大商。推行“链主+平台”工作模式,支持链主企业牵头搭建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创新机构等产业服务平台,引领产业链提能升级。〔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经开区、县氟盐专班〕
(二)实施产业布局优化行动。瞄准“2+1+N”产业发展方向,根据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和发展特点,进一步完善兴国县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细化路径举措,形成多产业协同推进发展格局。强化区域分工和优势互补,制定差异化发展路径,实现与于都、宁都、赣县、瑞金等相邻县市区错位发展。深化园区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发展实体经济主责主业,进一步聚焦主导产业,健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加速铸造一批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链条。〔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经开区〕
(三)实施企业招大育强行动。优化招商队伍,按照“高大上+链群配”要求精准招商。动态优化更新重点产业链“四图五清单”(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重点企业清单、重点项目清单、集群清单、问题清单、政策清单),重点引进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知名企业,持续招大引强。突出扶优扶强、靠大联强,推动现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培育一批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独角兽”“瞪羚”潜在企业,提升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深入实施“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支持优质企业加快股改上市。〔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科创中心、县金融服务中心、县经开区、县城控集团〕
(四)实施创新赋能提质行动。鼓励以链主企业为主体建立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突破一批重大技术。扎实推进5G基站建设,鼓励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打造一批“智能车间”“黑灯工厂”。加快5G+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实现重点工业企业和园区“双千兆”网络全覆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业态,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促进产业链绿色发展,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培育绿色供应链,构建绿色制造体系。〔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工信局、县经开区〕
(五)实施产业链协同提升行动。主动融入全市产业链集群发展,大力引进和培育链主企业和龙头骨干企业。推进重点产业链式发展,梳理编制产业链图谱,一产一策畅通县域内外产业链双循环。深化产业链链间协作,建立健全线上线下常态化对接机制,分领域、分行业组织开展产销、产用、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带动中小企业融合互通。〔责任单位:县工信局、县教科体局、县委人才办、县市监局、县经开区〕
(六)实施产业生态优化行动。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闭环,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落实“一网选中介”,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完善企业帮扶长效机制,开展好“企业帮扶日”“亲清潋江”政企餐叙等活动,发挥好政企圆桌会议、企业特派员等机制作用,持续为企业纾困解难。建立高效联审会商机制,实行“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强化要素聚焦,推动资金、土地、水、电、气、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向重点产业链倾斜。〔责任单位:县行政审批局、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经开区、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城控集团、县供电公司、县自来水公司〕
五、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工业倍增升级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工作。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链长制工作的组织协调,牵头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发展,制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考核办法。各重点产业链牵头单位要制定出台“一产一策”,推动链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县统计局要研究建立重点产业链统计监测体系;县直(驻县)各相关单位要把链长制工作纳入本单位重点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调度推进。建立日常调度机制,县工业倍增办每月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各重点产业链每季度召开一次推进会,研究解决产业链现代化建设重大问题。建立问题办理机制,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政企圆桌会议,协调解决各产业链企业发展、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实行“清单交办、跟踪督办、限时销号”闭环管理。建立提醒督办机制,不定期深入企业和项目一线进行调研督导,综合运用“提醒函”“督办函”两种形式,推动问题有效解决。
(三)加强考核引导。每年对各单位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考核,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由县委、县政府进行通报表扬,排名末位的进行约谈。积极谋划1—3个主导产业链项目参加全市年底流动现场会。树立鲜明用人导向,注重在工口部门中配备熟悉制造业和产业链的领导干部,在产业发展一线锻炼考察优秀年轻干部。各单位要加大对推进产业链发展特色典型经验案例的发掘和宣传推广力度,营造抓产业链、抓制造业的共识和氛围。
附件:1.兴国县牛仔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2.兴国县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3.兴国县含氟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附件1
兴国县牛仔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2023—2026年)
为进一步落实赣州市委、市政府工业倍增升级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兴国时尚牛仔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县“6313”行动计划,按照“增强高端外贸加工、培育自主品牌”发展思路,依托创新塑链、数智兴链、企业固链、集群强链、市场拓链、保障稳链等重要举措,重点抓实体、推项目、优政策、强服务,加快推动我县牛仔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兴国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力争全县牛仔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15亿元,规上企业突破30家,其中营收超5亿元的企业1家、超1亿元的企业5家。牛仔时尚小镇建设初具规模,牛仔配套产业链进一步完善,不断提升牛仔研发、设计、制造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初步形成辐射全国的牛仔产业制造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健全牛仔产业链条
1.延伸上游产业。探索发展纺纱、织造产业。加强对接长三角、珠三角,引进棉纺、化纤、人造棉、织造等行业龙头企业,促进服装产业与上游产业有效融合,进一步拓宽供给领域,逐步形成产业链闭环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商务局、县工信局〕
2.拓展下游销售。加强对京东科技等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引进扶持力度,促进服装领域与数字领域的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兴国纺织服装电商产业平台的强大功能,持续对接京东、拼多多、阿里等国内龙头电商平台,引导本地企业开设线上品牌门店、线下体验馆,逐步形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型销售模式。〔责任单位: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商务局〕
3.完善配套产业链。优化功能布局,做大做全现有产业链,支持恒海洗水扩容升级,到2026年,达到年加工1亿件生产能力,引导印花、绣花企业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造,提升配套功能,吸引纽扣、拉链、织带等辅料企业在兴国设点生产,主动融入面辅料市场。〔责任单位: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委〕
(二)扶持企业发展壮大
4.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持续聚焦粤港澳大湾区、海西经济区、长三角地区等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重点引进佛山黄氏集团、黑牡丹、兰溪面料等头部纺织企业,361°、匹克、太平鸟、森马、希音等知名服装品牌,积极对接福建建发、佛山西布朗、浙江兰溪金梭牛仔等知名企业。通过建平台、优环境、惠政策等措施,吸引行业龙头企业总部落户兴国或设立生产基地,打造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财政局、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金融服务中心〕
5.培育优质中小企业。(1)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三年内形成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牛仔企业5家,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上市。(2)选择一批主业突出、发展基础好、发展意愿强的中小企业,推进“个转企”,壮大“小升规”队伍,推动小微企业列规纳统,着重培育专精特新企业。(3)以“链式思维”集聚资源、优化生态,助力更多中小企业专注牛仔细分环节发展,形成功能互补、协作紧密的产业配套能力。〔责任单位: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经开区〕
(三)稳步抓好质量提升
6.开展“兴国优品”创建。(1)鼓励本地牛仔企业以品种和品质为目标,构建产品研发体系,提升产品创新水平,打造富有创造力的“兴国牛仔”。(2)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生产制造关键装备数字化改造,开展数字化质量验评、质量控制、质量巡检、质量改进。(3)引进培育第三方国家级产品质检中心,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等项目的系统化监测,提升和保障产品品质。(4)推动兴国县内牛仔服装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培育10家以上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牛仔服装产品质量各级监督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牛仔服装企业运用标准总体水平大幅提升。(责任单位: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
7.促进品牌体系构建。(1)依托兴国县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文化与牛仔领域的有机融合,打造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红牛仔”区域品牌。(2)支持长胜服饰、万鑫服装、美景服装等龙头骨干企业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产制造品牌,扶持品牌梯次培育。(3)引进培育独立设计机构、设计师工作室,充分利用兴国县较为成熟的牛仔生产加工能力,打造设计师品牌。(4)拓宽与设计师合作模式,鼓励企业通过股权、产品系列研发等形式与国内外知名设计师及设计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快速提升“兴国牛仔”设计水平。(5)促进香港理工大学、行业协会、教育培训机构与兴国中专联合开展人才培育,重点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品牌运营管理人才、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本土人才队伍,提升品牌建设和企业管理能力。(责任单位: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
8.实施特色品类培育。(1)以时尚牛仔这一特色优势品类的提档升级为突破口,提升兴国时尚牛仔产业知名度与影响力,扩大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2)推动企业加强与港理大、尚烯科技、武汉纺织大学等高等院校、研究院合作,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计,强调产品款式、材质、功能的差异化,不断丰富产品品类,拓展产品外延,积极开发中高端时尚精品、轻奢产品。(责任单位: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经开区)
(四)实施数字转型升级
9.推动智能化升级。加大企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支持力度,支持祥华服饰、全能制衣、达特服饰、万马服饰等重点企业建设一批升级版智能工厂、数字车间,打造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到2026年,打造智能工厂2个、数字车间3个。〔责任单位: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科创中心〕
10.推进数字化应用。加快推进港理大兴国技术研究院项目落地,鼓励骨干龙头企业加强与技术研究院合作交流,推广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织服装装备研发和应用,力争每年推动3家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借助兴国石墨烯科技馆建设运营的契机,促进石墨烯等新型面料、功能性面料在牛仔服饰上的应用推广。鼓励恒海纺织、金生丝印等本地企业参与到牛仔激光、数字印花等新型技术的研究应用,不断提升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科创中心〕
11.发展个性化定制。推动本地骨干龙头企业向柔性化小批量和个性化定制上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建设牛仔智能个性化定制供应商平台,引进服装定制交互平台技术、模块化设计、便携式三维人体测量技术和装备,采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鼓励运用远程协同设计和 3D动态时尚体验技术,实现顾客网上自主下单、系统自动排版、自动裁剪、MES系统驱动各作业单元进行服装生产制造,着力构建牛仔智能制造的设计研发新模式。〔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科创中心〕
(五)持续完善产业配套
12.加快配套市场建设。谋划建设服装面辅料交易市场和成衣交易市场,鼓励企业搭建兴国牛仔线上直播平台、网上商城和线下体验中心,促进产业发展业态提升。〔责任单位: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经开区〕
13.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恒海智能洗水产业园,加快推进恒海智能洗水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扩大园区产能。鼓励本地企业在园区内进行洗水加工,逐步奠定在赣州地区牛仔洗水环节的重要地位。重点打造“兴国牛仔时尚小镇”项目,深耕牛仔细分领域。突出牛仔功能板块,建设纺纱织布园、牛仔创业园、洗水产业园、牛仔特色街、牛仔风情馆等五大板块,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牛仔生产基地。〔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纺织服装产业办、县工信局、县经开区〕
14.加快物流中心建设。依托兴泉铁路货运专线,以赣闽国际陆港建设为契机,开辟兴国物流产业园“牛仔专线”,加快非凡供应链项目建设,打通服装集散、仓储、运输渠道,引进大型专业物流公司、产业供应链管理公司,搭建兴国牛仔公共信息平台。〔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
附件2
兴国县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兴国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县“6313”行动计划,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聚焦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领域,大力实施产业规模壮大、区域协同发展、创新升级提升三大工程,落实“四个一批”行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塑造一批知名品牌、打造一批专业园区),全力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推动实现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紧密融入全市新型显示模组产业发展,积极承接长三角、粤港澳、川渝鄂等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区产业转移,加快补齐“缺链”“弱链”环节,提升产业全链配套能力,进一步推动“芯屏端网”融合发展,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型显示模组产业体系。到2026年,全县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营收力争突破2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壮大产业规模
1.强化企业梯次培育,打造产业龙头。按照“分类指导、梯次培育”的思路,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政策体系,对不同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企业实施分类培育。制定龙头骨干企业目录,加大龙头扶持力度,培育晶华微电子、汇晨电子等企业成为“旗舰式”龙头骨干企业。坚持多层次、递进式,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瞪羚、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统筹全县要素资源,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优上市”,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凝聚发展。力争规上新型显示模组企业突破30家,营收超5亿元的企业1家、超1亿元的企业突破6家。〔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经开区、县科创中心、县金融服务中心〕
2.按图招大引强,着力延链补链。深入摸清全县产业发展现状,围绕重点领域和产业配套需求,全面梳理产业链上中下游缺失和薄弱环节,找准我县产业发展的瓶颈、弱项和发力点。积极对接国防科工大学、信息产业院、安邦智库,掌握相关领域头部企业战略布局,切实提高延链补链的精准度。积极参加大湾区专场招商推介会、贸促会、“三请三回”等系列活动,搭建产业对接平台,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产业招商推介会,主动“走出去”,实施“点对点”招商,力争签约引进2-3家头部企业和一批重点企业,精准打通产业发展堵点、断点。〔牵头单位:县商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县经开区〕
3.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聚焦强链、延链、补链,树牢“项目为王”理念,按照“策划一批、引进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思路,完善项目对接、协调推进机制,以重点项目为驱动,不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江西宏盛数字经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年产50000万片触摸屏项目、江西晓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000台机器人装备和8000万只液晶显示屏及模组项目、深圳市和诚鑫科技有限公司TFT液晶显示模组项目、江西兴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亿件汽车配件智能制造加工项目、优必选高德斯精密科技兴国县积木零件生产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投产见效。〔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开区、县城控集团〕
(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1.推进县内企业联合发展。紧扣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出台产业链供应链惠企奖励政策,引导县内电子信息企业开设专线,落实资源共享、产品直供,加快形成生产协同、互补互通的发展新局面,细化园区划分和功能定位,用好电子科技园,光电产业园、感恩科技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高兴返乡创业园、智能终端产业园等6个电子信息产业园,支持晶华微电子、恒辉新材料、优奕视界、松田利华等骨干企业进行上下游垂直整合,加快推进汽车、家电、手机、平板电脑、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关键显示模组企业集聚,全力构建“一园一品一核”产业布局。〔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经开区、县城控集团〕
2.推进市内县外错位协同发展。深度融入市电子信息“芯屏器核端”细分领域,主动融入参与全市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与龙南、信丰、经开区等区域联动,加快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深耕盖板、缓冲、触摸、液晶、背光五层产品领域,重点围绕触控模组、高清显示上下游延伸,着力提升有机材料、工艺制造和终端应用等协同配套能力,突出建强一条较完整的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条。〔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经开区、县城控集团〕
3.立足优势加快融湾发展。把握深圳市与赣州市对口合作契机,持续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配套和融合发展,顺应大湾区产业转移趋势,依托兴国区位优势,推动建设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园。主动与大湾区加强沟通协作,结成友好“对子”,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显示模组产业资源,紧盯材料、设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探索建立联动发展模式,抓好产业实质性转移。用好赣州市粤港澳大湾区人才科创“飞地”,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引导企业原有产能在大湾区,新增产能在兴国,营造兴国与大湾区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牵头单位:县发改委,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工信局、县经开区、县委人才办、县科创中心〕
(三)提升创新能级
1.提升企业创新能级。推动惠企政策向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倾斜,优先支持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高、产品有市场、研发能力强的企业。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省工信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等,鼓励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大研发投入,积极申报省级以上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研发平台。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带动一批规下企业入规。打造一批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树立一批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应用场景及标杆工厂。〔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科创中心、县经开区〕
2.完善创新平台建设。深化与中国联通(江西)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赣州市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赣州5G产业发展研究院、南康工业(电子)设计中心等平台合作,完善全县5G+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显示面板、显示模组、显示材料及设备等方面的研发、设计与制造,重点突破一批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及激光显示等新一代信息融合技术应用,推出一批具有良好市场效益的特色产品。〔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工信局、县发改委〕
3.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强化企业研发投入统计监测,明确统计范围、调查体系、部门分工,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定期发布制度,推动企业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产业发展培育新动能。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前沿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增强市场适应能力,适应技术更新迭代和绿色化、低碳化转型,克服产业链长、技术含量高,前期投入大、试验成本高、研发周期长、跨区域协作等难题,避开低世代产线淘汰,确保产业链可持续发展。到2026年,力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1个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牵头单位:县科创中心;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工信局〕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电子信息产业链推进协调小组作用,完善“目标考核、动态评估”推进机制,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推动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向产业链汇聚,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服务支撑兴国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强化政策支持。用好用足各级惠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企业培育、项目建设、人才引进、成果转化、融合推进等方面的财税金融政策兑现力度,激发社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信托信贷等方式打通投融资渠道,优化资本结构,持续增强投资热度。
(三)强化工作合力。牢固树立“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鲜明导向,常态化开展“三比三看”,切实把战略意图转化为发展动力。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坚持具体抓、抓具体、常态抓、抓常态,提高工作执行力,细化任务清单,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全面推动全县新型显示模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附件3
兴国县含氟新材料产业链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竞争力和安全水平,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全县含氟新材料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县“6313”行动计划,按照“资源集约化、产业链式化、产品终端化”发展思路,规范萤石资源开发利用,推动我县萤石资源向国资平台公司集中,向含氟新材料产业集中,形成平台+产业发展模式,努力打造萤石资源、氢氟酸、电子级氟化物、含氟高分子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的含氟新材料产业链,助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进一步发展补齐含氟新材料产业链,实现龙头引领效应凸显、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科研成果高效转化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到2026年,全县含氟新材料产业链营收力争突破30亿元。
三、主要任务
(一)大力整合资源
1.对全县已探明及远景矿产资源进行全方位摸底,快速精准地掌握资源情况,出台资源整合、集散方案,加快我县矿产资源“储、运、转、配”等模式的构建。〔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城控集团、县应急局、县生态环境局〕
2.深化市县联动,以矿产品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为发力点,用好赣州市工信局及赣州市发投的各项指导支持,推动我县萤石资源向国资平台公司和含氟新材料产业集中,通过参与萤石矿业权竞争性公开出让等方式,依法依规取得新的矿业权。通过控股、参股等市场化手段,优化萤石存量资源储备。合理有效地引导矿权业主与国资平台公司合作。〔牵头单位:县城控集团,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局、县生态环境局〕
(二)注重培优扶强
鼓励含氟新材料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推动生产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加快实现品种多样化、品质精细化。重点支持兴氟化工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企业向高新化推进、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力争成为新能源等领域龙头企业的优质供应商。支持重峰集团加快矿山重组,打造绿色矿山。支持中萤发展精细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下游产业,培育企业上市。〔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科创中心、县经开区、县金融服务中心〕
(三)聚力招大引强
1.精准定位产业。以氟化氢、R22、R23为基础,重点发展六氟磷酸锂、氟化锂、氟化稀土等含氟产业链及试剂酸、高纯酸、湿电子、电子气等含氟半导体化学品产业链。积极布局锂电及锂电材料产业,发展钛电池及锂电电池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添加介质等材料产业链。〔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商务局〕
2.强化平台建设。建设化工重点监测点产业基地、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为项目引进及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建设化工重点监测点产业基地,以兴氟化工为依托,在兴氟化工东侧、南侧外扩,形成以兴氟化工为中心的重点监测点产业基地。建设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采取国企+合作模式,建设萤石精制+仓储混配交易平台,并在一期的基础上向两侧延伸,形成产能1.5万吨,产值50亿元以上的新能源产业基地。〔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应急局、县生态环境局、县经开区〕
(四)推进化工重点监测点建设
依托《赣州市化工重点监测点认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围绕化工重点监测点制定并落实长远发展规划,在产业目标上围绕产值超50亿元,延伸含氟新材料、锂电材料两大方向,增大投资,实现“技、改、扩”。在产业布局上依托现有AHF、BHF、R22、R23为基础,建设电子气、湿电子、氟化锂、氟化稀土、氟硅酸等含氟产品及碳酸锂、锂电材料介质、萤石精制、研究院等新项目和AHF、BHF技改扩产项目;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一个中心、三个支点”进行布局。〔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经开区、县应急局、县生态环境局、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市监局、县消防大队、县城控集团〕
(五)探索规划建设新材料化工园区
围绕含氟新材料(聚焦R22产业链:R22-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冷冻液或氟精细化学品等)、锂电材料(聚焦碳酸锂产业链:碳酸锂-氟化锂-锂电添加剂-电解液)领域,探索引进平台投资商,采取平台+企业+政府三方合作机制,规划建设综合性含氟新材料产业园区,坚定不移推动含氟新材料产业发展,打造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百亿产值含氟新材料集聚区。〔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城控集团、县自然资源局、县经开区、县应急管理局、县生态环境局、县行政审批局、县林业局〕
(六)打造安全环保的产业生态
1.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进一步提升园区(产业基地)在规划布局、设施配套、安全监管与应急救援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责任单位:县应急局,责任单位:县经开区〕
2.严格矿产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准入,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原则,督促矿山企业落实矿山生态修复主体责任,建设绿色矿山,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打造萤石资源绿色开发利用的新模式。〔牵头单位:县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县生态环境局〕
3.鼓励企业实现节能减碳、降本增效,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以绿电、天然气替代煤,开展技术改造,减少CO2排放。加强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绿色替代品研发应用,防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牵头单位:县工信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
四、组织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县含氟新材料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政协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及县政府、县政协分管工业及自然资源的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为成员单位。负责组织、统筹、协调含氟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产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其他需要研究讨论的重大事项。
(二)强化政策扶持
1.对含氟新材料企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列入国家统计库的技术改造项目,购买用于研发、生产、检验检测等软件、设备和土建投资额达1000万元的,给予6%一次性资金奖补,单个企业补助总额不超过500万元。
2.对通过国家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获得二级及以上的规模以上含氟新材料企业,经认定为市级智能制造标杆(示范)企业的,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
(三)强化金融支持
用好用足各级金融惠企政策,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含氟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申请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等信贷业务,帮助企业利用市含氟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信托等方式融资并优化资本结构。
正文下载:《兴国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6313”行动计划(2023-202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