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深化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提升粮油生产水平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重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方案》的出台是基于什么背景?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着力破解赣南丘陵山区土地细碎化、农业生产分散化、土地流转难等难题,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大托管”在提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市场化水平方面的优势,切实提升粮油生产水平,推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印发本《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有哪些?
1.2024年,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全县试点“大托管”模式的土地面积达到11.3万亩。
2.202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全县试点“大托管”模式的土地面积达到19.1万亩以上。
3.到2026年底,实现有条件的村全覆盖,力争全县试点“大托管”模式的土地面积达到32万亩以上。
三、《实施方案》是如何起草的?
为落实好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推广任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充分征求、合理吸纳县供销社、各乡镇等相关单位的意见,形成《实施方案(送审稿)》,经县领导审议通过。2024年5月15日,《实施方案》由兴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四、《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一部分,主要任务。围绕破解我县农业生产劳动力、品种、技术、装备、服务等制约瓶颈,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寻找一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路径。
第二部分,基本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的功能;注重市场导向,积极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粮油种植大户,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资源统筹,推动各类服务组织开展合作,为试点村和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配套服务;突出引导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农户、农业经营主体、村组织积极性,不搞强迫命令和“一刀切”“大跃进”。
第三部分,实施步骤。尊重农户意愿,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大托管”试点,鼓励采取“两委托”方式,按3大环节9个步骤实施。一是确定“大托管”试点村。开展调查摸底,掌握各行政村情况;村级申报,开展政策宣传,发动村民积极将土地委托给村集体,拟定“大托管”方案报乡镇审核;县乡审核指导,县农业农村局统一审核乡镇上报的村级试点方案,指导乡镇、村进行完善。二是选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主体名录库,公开推荐给“大托管”试点村;组织开展洽谈,乡镇政府组织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农户开展洽谈;择优选定主体,村集体或农户择优确定经营主体,签订合同。三是开展托管服务。确定种植品种,提倡同一生态区域内集中种植1-2个粮油优势品种;引入金融服务,农业经营主体购买保险降低生产经营风险,根据实际需要申请各类贷款;跟进配套服务,引入农资采购、良种良法、农机作业、农产品烘干、加工、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产前、产中、产后相应配套服务。
第四部分,重点措施。包括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推行全程农业机械化种植、提升粮油烘干加工能力、培育粮食种植规模经营主体、创新“大托管”金融保险产品、搭建“大托管”服务平台、延伸“大托管”服务链条等7方面的措施,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
第五部分,工作保障。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政策落实、强化宣传培训、强化督导调度4个方面切实保障“大托管”工作走深走实。
五、《实施方案》采取了哪些创新措施?
1.实施农田宜机化改造,继续推行“田管家智慧高标监管平台+工程设施保险”模式,推行“小田变大田”改造,探索将“一户多块田”变成“一户一田”或“多户一田”。
2.推行全程农业机械化种植,加快引进一流农机企业落地,落实省、市对插(抛)秧机购置的累加补贴政策。
3.提升粮油烘干加工能力,实施稻谷烘干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倾斜给予粮油烘干加工项目用地、金融、补贴等政策支持。
4.培育粮食种植规模经营主体,制定扶持种粮大户政策措施,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社、机械化育秧中心、粮油烘干中心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
5.创新“大托管”金融保险产品,开展产粮大县水稻保险工作,实行完全成本保险1100元/亩,由县财政兜底为水稻种植户(不含50亩及以上大户)办理水稻保险,
6.搭建“大托管”服务平台,依托全县25个机械化育秧中心和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组建乡村“大托管”服务中心、农机作业服务队等。
7.延伸“大托管”服务链条,从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供应“五端”发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助力试点村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
解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合作经济指导股
解读人:朱新泽
联系电话:0797-531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