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兴国 > 兴国文化 > 兴国山歌 > 山歌简介

兴国山歌的历史渊源

来源:${currentUser.inDepartmentName!}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1-07-05 17:11:00

  兴国山歌“唐时起,宋时兴,世代流传到至今。”关于其起源,在兴国县志中,有唐朝“太上隐者”唱山歌的记载;宋时大文豪苏东坡留下了有关山歌的“山中木客解吟诗”之佳句。相传,兴国山歌为唐末落第秀才罗隐所创,民间至今还有一首流传久远的山歌:会唱山歌歌驳歌,会织绫罗梭对梭;罗隐秀才造歌本,一句妹来一句哥。由此可见,兴国山歌至少已有千多年的历史了。

  兴国山歌本来是山民们在田野山林相互唱和的歌。然而,宋朝中叶,闽西一带的一种叫“跳觋”的客家民间民俗活动流传到兴国。跳觋,本意是祈吉攘凶、保佑平安吉庆,它有一整套独特的画符作法的程式,然而,聪明的法师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将民众喜闻乐见的兴国山歌引入跳觋之中,使之成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法事活动,一部分为娱乐,也就是唱山歌。于是,兴国山歌就进入了室内演唱。山歌,也就随之出现了人物、情节、故事、表演,出现了有男有女的觋公、觋婆(男扮女装),而后,又逐渐深入到庙会、婚嫁、建房、祝寿等民俗活动中。至此,兴国山歌出现了两条平行发展的道路:一是山野田间的即兴唱和,另一种是职业歌师的室内娱乐山歌。

  苏区时期,兴国山歌成为了有力的战地宣传武器,写下了“一首山歌三个师”的辉煌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曲“苏区干部好作风”唱遍了大江南北,兴国山歌更是名闻遐迩,1996年,文化部正式将兴国命名为“山歌之乡”。2006年,兴国山歌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中,成为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瑰宝。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