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兴国 > 兴国文化 > 兴国山歌 > 山歌简介

兴国山歌

来源:兴国县文广局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11-07-08 11:42:00

  哎呀嘞--

  潋江流水波连波,

  兴国老表爱唱歌;

  山歌好比山泉水,

  源源不绝汇成河。

  兴国山歌朴素高亢,激情动人,旋律和谐,擅长叙事。尤其是叙事山歌,如怨如诉,娓娓动人。其形式有独唱、对唱、连唱(又称三打铁),有一唱众和等等,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味。其中又以对唱最饶有风趣,对唱时没有现成的歌词,双方见景生情,出口成章,互相问答,竞争胜负,气氛紧张而活泼。

  相传山歌始于木客(即伐木工人)。《诗经》《小雅·伐木》中曰:"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嘤其鸣关,求其友声"。说明自古伐木者善歌,山歌始于劳动。

  哎呀嘞--

  打酒也莫食咁醉,

  壶底一空你就归;

  市上唔当山上好,

  月光下面把歌对。

  这是有资料可参考的最早的一首兴国山歌。

  兴国历代文人对上洛山木客唱山歌的事常有记述。兴国山歌的发端语起兴词"哎呀嘞--"就是伐木工人在劳动中或劳动后伸腰舒气的感叹声。伐木歌起,山鸣谷应。引起上山的樵夫,放排的工人,耕耘的农民感情上的共鸣,于是互相唱和,成为劳动群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代代相传,蔚然成风。

  到了元、明之交,改朝换代,兴国遭到严重的兵祸,土旷人稀,闽、粤迁来大量移民,随着传来了"跳"的风俗。它是一种迷信职业,利用兴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山歌,伴以小锣、画角,载歌载舞,招徕观众。劳动人民喜爱唱山歌;封建头面人物禁止唱歌,但为了保佑其全家平安吉庆,又不得不靠仙娘之力了,于是请来跳的,劳动人民居然在大庭广众中,跟跳者对起山歌来,以抒发自己的积怨呢!

  哎呀嘞--

  打铁唔怕火星烧,

  唱歌唔怕喉咙燥。

  只要三寸舌头在,

  吐出云天龙一条。

  这是一种用曲折隐晦的语言来表达气冲云霄的山歌。又如:

  哎呀嘞--

  天气最冷数九天,

  世上最苦做长年(长工);

  一年三百六十日,

  当得牛轭压在肩。

  这首山歌充分说明长工们的受尽地主压迫剥削的痛苦心情。还有反映向往自由、挣脱压迫锁链的山歌:

  哎呀嘞--

  金丝笼子关画眉,

  窜上窜下真受罪;

  有朝一日启笼算,

  自由自在满天飞。

  几千年来残酷的阶级压迫和剥削,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悲痛和疾苦,那时的山歌多数是表现劳动人民的哀怨和苦难,即使向往自由生活,也仅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真正给兴国山歌赋以新的生命和新的内容是革命战争,革命战争也在考验着人们的思想和爱憎感情,青年们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哎呀嘞--

  山歌不是考声音,

  总爱革命意义深;

  革命不是取人貌,

  总爱勇猛杀敌人。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人民创作了无数的山歌。歌唱毛主席、共产党,歌唱革命和革命战争,歌唱新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崭新的思想和感情。他们的山歌和革命息息相通,血肉相联,记录着大量革命史实,犹如一部浩瀚的革命史诗。

  红军从井冈山向赣南闽西进军以来,连战皆捷,开辟了广大的革命根据地,兴国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热情地歌唱:

  哎呀嘞--

  斧头不怕纽丝柴,

  红军不怕反动派;

  井冈红旗飘天下,

  铁桶江山打出来。

  一九二九年春,毛主席、朱总司令率领红四军来到兴国,在鸡心岭上召开了群众大会,在文昌宫举办了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群众用山歌热情地歌唱过这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一九三零年冬到一九三一年九月中旬,在毛委员、朱总司令亲自部署和指挥下,获得了反第一、二、三次"围剿"的辉煌胜利,都有山歌记载。而且叙事山歌又向前发展一步,歌中有了人物的刻画,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例如三期战争方石岭最后一仗,是这样描写红军气势的:

  哎呀嘞--

  白云山头放凯歌,

  大鸟山下绿婆娑;

  均福山上红旗展,

  覆笥山边红军过。

  毛委员挥手方石岭,

  两路包抄把敌破。

  ……

  刻画敌人丑恶嘴脸的:

  ……

  只有韩贼(韩德勤)最狡猾,

  化装士兵蒙混过;

  发到盘费三块钱,

  狗钻门窦被逃脱。

  连遭失败蒋介石,

  捶胸顿脚喊奈何。

  ……

  "围剿"战争胜利后,中央红色根据地在瑞金成立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毛泽东同志当选为主席。兴国县、区、乡、村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发扬党的好作风和优良的传统,积极地工作,认真地解决问题,群众热情洋溢地赞扬他们:

  哎呀嘞--

  苏区干部好作风,

  自带干粮去办公;

  日着草鞋干革命,

  夜走山路打灯笼。

  ……

  革命战争在激烈发展,兴国人民遵照毛主席指示,积极发展扩红运动,动员妇女参加生产,兴国山歌成为有力的武器,使运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例如参军出发前夕,未婚夫妻灯下话别:

  (女)哎呀嘞--

  一盏油灯结灯花,

  妹做军鞋坐灯下;

  厚厚铺来密密缝,

  送给阿哥好出发。

  (男)哎呀嘞--

  阿妹做鞋到深夜,

  抽得鞋绳响唦唦;

  明朝出发来告别,

  要说几多心里话。

  ……

  无限情怀,依依惜别,亲切叮咛。最后,未婚妻对未婚夫无限鼓励:

  哎呀嘞--

  鸡啼三遍月影斜,

  千言万语一句话:

  妹送阿哥上前线,

  等你回来再成家。

  长冈乡青壮年中百分之八十都当红军去了。为了巩固革命根据地,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和自由幸福的生活,动员青年和自己的亲人参加红军,是当时普遍风行的大喜事,家家以参军为荣,"扩红"也就成为当时兴国山歌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扩红"运动中,涌现出许多父送子、妻送郎参军的动人场面。

  当年的兴国山歌对推动革命战争,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树立革命传统作风,以至瓦解敌军等等,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北上抗日,根据地人民流行着《十二月长征歌》。红军到达陕北后,根据地人民日夜盼红军早日回来,用山歌来表达这种迫切的心愿:

  哎呀嘞--

  亲人出门做生意,

  日日夜夜盼消息,

  但愿一路福星照,

  平安到达目的地。

  ……

  生意从小做到大,

  稳稳当当扎根基;

  资本增加几百万,

  网脚扩大几千里。

  ……

  年年斗转星又移,

  唔晓亲人几时归,

  长夜漫漫会天光,

  总有一朝能相会。

  兴国人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全国解放以后,兴国山歌有了新的发展。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