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兴国 > 兴国文化 > 兴国故事

永丰镇船溪村“扶贫井”的故事

来源:兴国发布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08-23 14:18:00

1930年10月,毛泽东找了8位兴国县永丰区农民座谈,揭露出中国农民数千年贫困的根本原因:中国农村土地二八现象,即百分之八十的贫下中农仅拥有土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六的地主富农占有土地百分之八十。并总结出唤起工农千百万参加土地革命的方法:打土豪分田地。

毛泽东帮助兴国制订《兴国县土地法》,主持兴国县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要求兴国的土地分配工作“一要分,二要快”,土地分配方法是“抽多补少”、“抽肥补瘦”,领导兴国县成为苏维埃时期各项工作走前列的苏区模范县。

毛泽东在《兴国调查》中发现兴国农民致贫的特殊地质现象——“走沙山”现象,“那一带的山都是走沙山,没有树木,山中沙子被水冲入河中,河高于田,一年高过一年,河堤一决便成水患,久不下雨又成旱灾。走沙山是没有法子种树的。”新中国成立后,翻身农民获得土地,但走沙山现象,依旧阻碍着这里的农民摆脱贫困。

1980年10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世界水土保持问题专家赫伯特.查理斯.佩雷拉爵士来到兴国龙口考察时,发现土壤流失,泥沙淤塞,当年的走沙山已经蜕变成风沙滚滚的“江南沙漠”,非常震惊地说兴国水土流失“真是世界罕见。”

1985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习仲勋在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的陪同下,再次深入毛泽东作《兴国调查》的永丰区调研,习仲勋在永丰走访了荷岭村水土保持站和豪兴村侯乐兰家和萧传书家,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当地政府组织村民治山治水所做的努力。

习仲勋按照自己的习惯,不愿意完全按照预先安排的调查点走访,而是随机选择了公路边的船溪村走访。

船溪村过去有航运码头,航船可往兴国县城甚至远航赣州,因而得名船溪。这个村当年有成百名农民参加红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达五六十人。由于走沙现象严重,村口的河流已经被泥水覆盖,滴水不流,沦落成为村民饮水困难村。

习仲勋走进船溪村口农民陈昉旺家,这户农家是1930年毛泽东采访的8位农民中陈侦山的同宗族人,长兄陈昉椿参加红军牺牲。陈昉旺担任村小组长,他叫妻子邱发莲出来拿茶壶泡茶摆果点招待大家。习仲勋制止了泡茶和拿果品,请邱发莲介绍家庭情况。邱发莲与陈昉旺育有六子四女,其中两个女儿出嫁,两个儿子娶亲成家,他们夫妻带着四子二女共13口人生活,只有5间房,承包三亩多田地,每年缺粮三四个月,经济入不敷出,非常困窘。

习仲勋走进陈昉旺相邻的退休军人余洪声家。余洪声卧病在床,居住的土坯房缺根瓦梁,造成常年漏雨,床头连着土灶,桌上放着一个土碗,里面有几根中餐吃剩下的酸萝卜。习仲勋书记看到这个情景,双眉紧锁。叹息着走出了门外。他心情沉重地对陪同调研的县乡干部说:“想不到老区人民对革命贡献大,现在还过着贫困的生活。看来我们要加强老区的扶贫力度呀!”

回到船溪的公路边,习仲勋问跟在身边的陈昉旺:“你们村小组目前最需要解决的困难是什么?”陈昉旺小心翼翼地回答:“我们生产队现在人畜饮水困难,想在这里挖一口水井。”习仲勋大手一挥说:“你去找几把铁锹过来,我们现在就在这里挖口井,我们的扶贫工作就从挖这口井开始。”

陈昉旺笑着说:“挖井我们自己就行,关键是井挖好后需要建井圈和抽水的设备,我们村连电都没有啊。”

铲锹和锄头都拿来了,在场的县乡干部们七手八脚地干起来。船溪河边的是沙质土,很快就挖出一口井的雏形。天渐渐黑下来了,习仲勋告诉陈昉旺说:“今天我们先挖井,电源和抽水设备,我来帮助你们解决。”

习仲勋在永丰调研后,安排人给船溪村送去了柴油机、电动机和水泵。井边不远的船溪村小学的师生,最先用上了自来水。退伍军人余洪兴家盖起了新房,乡政府给他送来了门框、瓦、房梁等建筑材料,为他帮付了建房所需的二百多元人工工资。村民纷纷在扶贫井旁兴建房屋,发展种植和养殖产业。甘甜的井水很快流到了公路两侧的农家,依托扶贫井形成了一个面貌一新的生活片区。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