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走进兴国 > 兴国文化 > 历史渊源

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五十):兴国李氏一门七进士

来源:兴国发布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10-24 10:29:50

“兴国发布”公众号将对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刊发——《你所不知道的兴国》专栏内容进行持续全文转发。

今天请看第五十篇:兴国李氏一门七进士

“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是兴国人文史上的一段佳话。《兴国县志》人物条目“李潜”名下有“他与弟李浑、子侄李朴、李格、李楫、李谦、李存等兄弟父子一门七进士,皆以理学诗文名世。”的记载。

人杰而地灵。李氏一门位于兴国县城附近西北方之埠头乡凤岗村,离城不足5公里,至今村落中央仍保存有宏阔巍峨的李氏宗祠,青砖灰瓦,古色古香,彰显出李氏家族曾经的鼎盛与辉煌,并时有游客流连忘返,叹古观今,感慨不已。

李氏一门中,李潜一家三代人,出了父亲李潜,儿子李朴、李格、李楫,孙子李开瑞5个进士;弟李浑一家,出了父亲李浑、儿子李存,以及玄孙李谦3个进士。如此,兴国李氏一族,检点历史,其实一共出了8位进士。

为什么却有“一门七进士”说法呢?原来,最后那位进士李谦,中进士时间已是宋淳熙二年(1175年),和其曾祖父李存于宋元丰二年(1079年)所中进士时隔96年,而李氏“一门七进士”说法早已扬名全国。

以考取进士时间看,第一个进士李浑,公元1057年考取,第七个进士李开瑞,公元1124年考取,在67年间,李氏兄弟家族共考取七个进士,平均不到十年考取一名。且在绍圣元年,李朴、李楫兄弟同时考取,这在封建社会科举时代,是一个地方或一个家族的巨大荣誉。

兴国李氏“一门七进士”在历史上颇有影响。第一个进士李浑,就以文学和品德著称于世。他长期任职南安军(今江西大余县)司理,政绩卓著,宋代名相司马光亲荐其为秘书省校书郎,后南安府一直祀为名宦。

李潜,宋代名士,生性耿介,爱民如子。他知新淦(今江西新干县)时,朝廷正在全国推行盐法,民间破产者十之六、七,他体民情,听民声,下令“听民便”,公然抗拒执行朝廷推行的扰民之法,这种真正的“执政为民”之大境界、大情怀,在封建王朝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呀!元祐二年(1087年),李潜晋升开封府尹,拜为司空、中书令(从一品),卒后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文简”,是北宋理学家,有诗文著作传世。

李谦官至左司谏,每上书必义正辞严,慷慨激昂,人称“台谏手”(意思是上书讽谏皇帝的好手)。因直言上书多次贬官,后辞官归隐,自号“白云居士”,在家乡耕田读书自娱,著有文集40卷。

李存考中进士后,不愿为官,与阳孝本一起隐居在赣州通天岩内读书,和阳孝本并称为“崆峒二老”,与宋代大文豪苏轼多有交集。

七进士中名声最响的是李朴,李朴(1063-1127),字先之,宋代著名诗人、理学家,其思想“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在当时影响很大。李朴为人清高耿直,原为国子监教授,因直言孟皇后(即后来的隆祐孟太后)废处至瑶华宫而停职,宋徽宗即位后复职。朴才高而名重,一时达官显贵欲求一见而不得。当时,有中书侍郎冯熙载,欲以路途邂逅的方式“遇见”,李朴恶其为人,虽“相遇”而拒不下车,一时传为笑谈。后因拒见权丞奸相蔡京再次贬为虔州教授。宋钦宗即位后,李朴半年内升官五次,授国子监祭酒(最高教育行政长官)。高宗即位,晋升为秘书监,诏书未达,李朴已故,追赠宝文阁待制。后归葬兴国宝城乡长信里(今长冈水库内)木口山。

一生著有《章贡集》共二十卷,惜今已不传。《千家诗》一书载有其《中秋》一首。其生平载《宋史•李朴传》,正所谓“官虽小,而天下高其名。”

兴国李氏“一门七进士”尤其李朴及其父李潜,在中国历史上算得名振一时,产生过很大影响,也为推动、培养人才起到过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