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全、李金英夫妇,兴国县埠头乡程水村程水组人。他们是村内出名的热心人,儿子自2014年参军至今还在部队报效祖国和人民。他们移风易俗,践行婚事新办。积极鼓励儿子儿媳举办新式文明低碳婚礼。他们婆媳关系融洽,关心爱护晚辈。儿子儿媳结婚一年多来,李金英与儿媳之间从没有红过脸,吵过一次嘴。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媳;在生活中,默默的支持她。
周思贤、阙桂秀夫妇,兴国县枫边乡扳坑村人。夫妻俩一直在家务农,平日互敬互爱,邻里和谐。家里经济虽一般,但自从儿子娶妻生子后,儿子儿媳外出工作,作为婆婆的阙桂秀就全职在家照看孩子,男方周思贤则在本村务农。夫妻俩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平时二人相濡以沫,互敬互爱,对晚辈更是疼爱有加,把自己的儿媳视如己出,当成自己的亲生闺女一样,处处关心,事事挂念。
刘方伟、艾金兰夫妇,兴国县良村镇亩元村梨树坑组人。这是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婆婆艾金兰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对待儿媳像对待女儿一样亲切,是邻里公认的好婆婆。公公刘方伟做事勤快,为人诚实,他用真心对儿媳,儿媳也用真心对待他。艾金兰作为亩元村的妇联主席,工作上琐事不断,但她还是用业余时间带孙子、做家务,默默为家庭付出。她主张儿子女儿的婚事简单操办。她说儿女幸福最重要,简单办个家宴,文明环保才有面子。并且呼吁大家践行新婚事新办、文明祭祀等新风尚,为亩元村推行移风易俗工作做出了表率。

刘水秀,兴国县东村乡坝子村营丰组人。刘水秀虽是一名媳妇,但想到婆婆就是母亲,孝敬老人和照料老人是晚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顾自己年老体弱,起早晚睡,给婆婆洗澡搓背,擦身洗脚,无怨无悔地用真情、亲情和热情照料眼疾的婆婆50余年。刘水秀几十年如一日地端茶送水,让老人家身心健康、愉快。并把家里打理得干净整洁、井井有条,给全家创造了一个舒心安逸的生活环境。
邹小兰,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富元组人。她是一位人人称赞的好媳妇,丈夫出车祸后,不离不弃,十年如一日悉心照顾瘫痪的丈夫,同时还毅然担起了丈夫作为儿子的责任——孝敬老人。这一照顾就是数十年。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倒了邹小兰柔弱的肩膀上,她用一个普通农村妇女的坚强淳朴和善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丈夫儿女,悉心操持着这个小家。
钟才香,兴国县古龙岗镇营前村寨背组人。她从2005年起至今,她十八年如一日操持家务、照顾瘫痪婆婆,无怨无悔,受到邻里的一致称赞。十八年来,她每天为婆婆洗脸洗脚,翻身擦背,端屎端尿,精心伺候,从不厌烦。她辛苦持家,抚育儿女长大。

朱金华一家,兴国县隆坪乡高园村王坑组人。朱金华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朱金华本人深受家长和学校好评并获得很多奖项。在她的严格教育和以身作则下儿子即将博士毕业,儿媳即将硕士毕业。朱金华家庭虽然不富裕,但十分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杨根女一家,兴国县枫边乡石印村西街组人。家庭7口人,杨根女和刘维泉夫妇结婚之后留在娘家和父母共同生活。夫妻结婚10年相敬如宾、恩爱和睦,杨根女在邻里的眼中是个好女儿、也是好儿媳。她和配偶刘维泉承担了两个家庭的重担,娘家有一个90多岁的爷爷要照顾,还有一个爸爸眼睛看不见也离不开她的照顾。公公刘世星在2016年患有皮肤癌,每天都要进行换药,患皮肤癌之后,理发店里的师傅都不愿意帮他理发,杨根女还会帮公公理发。婆家、娘家都离不开她,每天两头跑,杨根女面对这些困难,没有一丝怨言,全都一力承担了下来。
范年松一家,兴国县埠头乡西霞村枫一组人。23年前,范年松接过年迈父亲的接力棒,承担起照顾身体萎缩,双手变形,至今无法站立,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的孤残叔叔。他每天端吃送喝、端屎倒尿、洗衣换被、看病喂药,不计辛劳,不离不弃,悉心照顾,让孤残叔叔倍感幸福。他的孝行善举,感动了邻里,传播了文明乡风。2019年,他也因此获评“江西好人”。
王玉英一家,兴国县长冈乡仁塘村山塘组人。玉玉英一家人特别热衷公益事业,村里村外但凡有公益事业,总是踊跃捐款,出物出力。2013年新农村建设时,王玉英一家积极捐款,因此被山塘村新农村建设委员会授予“好儿女家庭”称号。2015年王玉英一家人为方便村民劳动和生活,自己掏钱3.2万元铺了一条100多米长的水泥路。2017年,山塘村内的主要道路出现了多处塌方,王玉英一家牵头成立山塘村道路扩建委员会,捐款修路累计捐款16万多元,其中王玉英一家人捐款8.3万元。实际工程款开支达45万元,缺口29万工程款由王玉英一家人全部垫付。整个事情下来,王玉英一家人出资达39万元。

谢伟平,兴国县长冈乡塘石村东祥组人。谢伟平生活中对母亲细心照料,让老人身心健康、愉快。事业中他热心公益促教育。谢伟平在2014年当选为塘石村“谢氏宗祠”理事会的会长。靠的是平时为人处世的口啤,理事会成员都对他心服口服。在谢伟平的带领下,谢氏宗祠理事会2021年成立了谢氏鸿邺公“石生水”助学基金会,用于表彰优秀学子。他带头捐款2900元,两年来共募捐到善款8万余元,共奖励学子29人。
刘东来,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孝老食堂理事长。刘东来自2022年12月起担任起睦埠村孝老食堂理事长以来,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不论刮风下雨坚持骑着电动车前往2公里街上买菜,然后打扫好卫生、摆好桌椅,在实践站等待老人来孝老食堂用餐。在得知村民刘某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的情况下,刘东来开始了送餐服务,他的坚持和细致得到了村民的一致认可。
赖运洪,兴国县兴莲乡下埠村花树下组人。他大力推动移风易俗,破除群规陋习,倡导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村民赖某父亲去世,他立即组织村里的理事会成员和驻村干部上门,在表达哀悼的同时,倡导文明简朴的丧葬礼俗,在他的耐心解释下,村民赖某响应政府提倡“丧事简办”的号召,通过举办文明、绿色、俭朴的追思会代替繁文缛节的封建传统仪式,圆满地把父亲的丧事办妥了。

李美辉、张财莲夫妇,兴国县兴莲乡下埠村上茶岗组人。他们夫妇的“低彩礼”嫁女儿事迹一直是村子里村民学习的榜样,2003年丈夫李美辉被诊断为严重肝硬化,直到现在也从未断过药,所以导致家境贫寒。女儿订婚时,李美辉和妻子商议不收彩礼,得到了妻子和女儿的大力支持。他认为,他是吃过苦的人,夫妻俩的小日子里,主要是凡事相互包容,相濡以沫,不要因为彩礼、婚宴,给年轻人制造经济压力。现如今,女儿、女婿都在事业中表现优秀,生活也过得幸福美满。
李林、陈小兰夫妇,兴国县江背镇果源村果源组人。李林家是个大家庭,共育有三女一子,上有一位母亲。他们互敬互爱,互帮互助,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让人羡慕的温馨家庭,受到了同事、邻里的好评。大女儿与高中同学相恋多年后,2015年,双方感情稳定决定结婚,夫妻二人一致同意两人结婚并为大女儿准备了很多的嫁妆,却没有要男方的彩礼钱,他们都希望女儿嫁过去后能生活的幸福就好。女儿结婚后也不负众望,生活甜蜜,事业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