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城市社区管委会,县直(驻县)各有关单位:
《兴国县提振消费行动实施方案》已经2025年5月18日县委第126次常委会会议、2025年5月14日县政府第70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5年6月13日
兴国县提振消费行动实施方案
为做好全县提振消费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重点任务
(一)实施商品消费升级行动
1.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加大设备更新政策宣传,积极储备项目,力争上级资金。每年至少安排300万元县级资金,开展2次以上汽车、家电、家装厨卫和电动自行车、手机等数码产品以旧换新活动;积极指导商家按要求参与促消费活动,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减少非必要审核层级和环节。〔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市监局、县税务局、县交管大队、各乡镇(区)〕
2.高质量举办特色促消费活动。围绕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庆,聚焦零售、住宿、餐饮等领域,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政企联动、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举办“迎春消费季”“盛夏消费节”“金秋消费季”“暖冬消费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不少于50场,做到“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活动”。〔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教体局、县交管大队、县红保中心、各乡镇(区)〕
3.开展政策走村入户“敲门行动”。各乡镇(区)、网格牵头单位组织本单位干部、网格员,采取网格化走村入户方式,向目标群众宣传以旧换新相关政策。以新交房小区、返迁房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等为重点,精准开展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制定叠加优惠政策,进一步提升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效。〔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多网合一办、各乡镇(区)〕
4.促进住房领域消费。加大力度推动落实阶段性购房补贴,全面推动安置房、居民住房以旧换新、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和返迁房、人才住房、周转房等政策落地见效。在重要节假日,开展多形式的房地产促销活动。〔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住保中心、各乡镇(区)〕
(二)实施消费场景创新行动
5.推动文旅消费升级。结合“红色旅游”热潮,推动红色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常态化演出。强化部门协作,指导红兴谷、官田兵工景区等景点丰富消费业态,推进平固街历史文化街区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举办红兴谷AI亲子科技嘉年华、湾区千车万人游兴国、首届高山纳凉季、首届温泉旅游文化节、水上电音节、深圳比亚迪仰望U8俱乐部兴国红色大型文旅活动,更大力度吸引外来消费。〔责任单位:县文广旅局、县红保中心、县商务局、各乡镇(区)〕
6.释放餐饮消费潜能。持续开展赣南客家菜品牌建设,加大培育名厨、名店、名企力度,鼓励餐饮企业在北上广开展品牌化经营,举办赣菜推广暨“四星望月杯”厨艺大赛,扩大赣南客家菜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市监局〕
7.丰富养老托幼产品供给。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2025年建设6个村级“一老一小幸福院”和2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持续开展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以旧换新活动,推动社区开展嵌入式托育服务。实施家政兴农、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定期举办“兴国表嫂”品牌技能竞赛。〔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商务局、县妇联、团县委、县卫健委〕
8.发展赛事经济。充分挖掘并发挥本地自然资源优势,结合体育赛事“三进”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加强与东莞大朗篮球协会的对接合作,加快江西省篮球培训基地兴国体育综合训练中心项目建设。精心打造兴国马拉松、“村BA”男子篮球赛等大型赛事活动。争取国家级篮球赛事、全省男子篮球联赛等精品赛事,不断提升赛事的专业性、观赏性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专业选手和运动爱好者参与,实现以赛引流。〔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县文广旅局、各乡镇(区)〕
(三)实施新型消费培育行动
9.推动传统商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市场主体跨界跨业融合,推动主题化、情景化、细分化和智能化消费新项目。推动平固街历史文化街区、潋城文创街区、翡翠综合体等商业街区、商品交易市场、连锁企业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转型升级,对搭建统一汇总结算数字消费平台、年营业收入达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的运营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限上及纳入限下样本监测的市场主体,给予新增收银系统采购费用100%补贴,最高不超过5000元/家。〔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红保中心〕
10.支持电商做大做强。依托兴国县数字经济电商直播基地,每年开展网上年货节、赣品网前冲、兴品出村等系列网络营销活动10场以上,至少培育1家超亿元网络销售额电子商务龙头企业。〔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区)〕
11.发展绿色消费。引导各大商圈、企业开展“限塑”行动,促进流通领域绿色包装和“减塑”。引导居民购买节能家电、节能建材、新能源汽车等节能产品。鼓励企业加大绿色生产技术与设备研发投入,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特别是新能源设备更新改造,新建1-3个超充站。加快研究出台《兴国县支持优网工程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责任单位:县商务局、县科工局、县发改委〕
(四)实施农村消费挖潜行动
12.做活农产品流通销售。实施赣南优质农产品“六进一出”行动(进部委、进央企、进军营、进商超、进铁路、进航空、出海外),助力农产品进京入沪、融湾出海。积极推动“老字号”传承创新,引导企业参与首批“赣州老字号”评选活动,做好赣州老字号品牌培育。积极组织我县农业企业参加农民丰收节、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赣南脐橙博览会、“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等各类展销活动,持续打响“赣南硒品”品牌,推动富硒芦笋、富硒茶叶、九山生姜等优质农产品“突围出圈”。做强农产品电商,鼓励支持进驻盒马、山姆、黑珍珠等高端商超餐饮平台,力争每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突破2亿元。〔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果茶中心、县文广旅局、县商务局、各乡镇(区)〕
13.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积极申报县域商业建设项目,新建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上行设施和乡镇商贸中心项目。持续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探索农村客货运、邮政快递、物流、电商等“一网多用、一站多能、多点合一、深度融合”新模式,2025年至少孵化农村电商直播达人50人,助力农产品“出山”,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责任单位:县邮政公司、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各乡镇(区)〕
(五)实施创新场景融合行动
14.打造消费融合场景。支持翡翠广场、潋城文创街区、平固街历史文化街区等商圈街区丰富演艺、体育、文博、夜间经济等业态,重点整合滨江湿地公园周边资源,打造出一条富有特色的滨江公园沿线夜经济生活圈,持续做旺夜市经济。鼓励红兴谷等公园、景区引入零售、餐饮、书店、文创店等业态,支持知名品牌、连锁品牌及其授权代理商在我县开设兴国首店、潮牌(旗舰店、概念店、新业态店等同)并依法办理登记注册,在实际经营满半年后给予一次性入驻支持10万元。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培育消费示范街区、特色街区、夜间经济集聚区。鼓励网络零售、本地生活、短视频等领域企业打造多元消费融合平台。〔责任单位:县文广旅局、县教体局、县商务局〕
(六)实施市场主体壮大行动
15.壮大商贸经营主体。大力开展“扫街行动”,发掘培育优质商贸企业入规入统,做到应统尽统。2025年力争新增入规入统带动性较强、成长性较好、潜力较大的商贸企业20家以上,服务业企业5家以上。〔责任单位:县促进商贸消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规模以上服务业工作专班、各乡镇(区)〕
16.壮大文旅经营主体。举行“瑞兴于”红色旅游联盟专场推介会等推介活动,重点推广峥嵘岁月之旅、红韵乡野探秘游、文化启智研学游、“探秘国防科工·争做先锋少年”主题游等四条精品旅游线路。支持各类文旅企业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鼓励演艺、景区、星级饭店、等级民宿、文创、非遗等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加强政银企对接,指导积极申报“文旅贷”,帮助企业融资。〔责任单位:县文广旅局〕
17.壮大健康消费。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建设一批老年康复、护理院和县域医养结合服务中心。积极实施“中医药+”行动,开展“中医药夜市”活动,丰富中医药体验、养身保健等服务。继续推进兴国县古龙岗镇热敏灸综合服务区建设,支持其申报定制药园(艾草)项目,支持江茂漫谷温泉酒店推广中医药浴、茶饮、香囊等服务,推进医、药、养、游融合发展。〔责任单位:县卫健委、县民政局、各乡镇(区)〕
18.壮大体育经营主体。简化体育俱乐部、证照齐全的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体育经纪公司等经营主体在赛事活动审批方面的手续,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协调社会公共体育场地,在合适时段向其开放,降低场地租赁成本,鼓励其开展体育培训、赛事组织等活动。组织县级体育赛事,向体育俱乐部、体育经纪公司等经营主体招标承办权,为其提供业务机会,助其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责任单位:县教体局〕
(七)实施消费环境优化行动
19.提升消费服务质量水平。强化宣传,扎实开展消费维权法律法规“五进”、“铁拳”等优化消费环境行动,畅通消费12315投诉举报平台,以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提振消费者信心。〔责任单位:县市监局、县文广旅局、县商务局、县城管局、县教体局〕
20.完善消费监测统计体系。完善和优化消费监测统计体系,建立常态化监测和统计机制,为政府在市场分析评估、政策制定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责任单位:县统计局、县发改委、县商务局、县文广旅局〕
二、组织保障
(一)加强财政保障。设立1200万元提振消费专项资金,其中,600万元发放商贸文旅消费券;540万元补贴部门联动促消费活动(单次活动补贴最高30万元),60万元支持乡镇(区)活动(单次活动补贴最高3万元)。县财政要统筹安排,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全力支持提振消费工作。
(二)创新宣传引导。要依托全媒体矩阵宣传消费新业态,推广典型经验,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三)加强督导落实。要建立“问题-整改-反馈”闭环机制,聚焦堵点难点,推动供需良性互动,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