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政策文件 > 政策文件

【有效】关于印发兴国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访问量: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县与国家、省、市同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也是推进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全面加速期。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健康需求,统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县域公共卫生安全,加快我县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和《兴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间,兴国县在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等国家战略背景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卫生健康事业取得了可喜成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机制保障;健康扶贫工作强力推进,为决胜脱贫攻坚构筑起坚实的健康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等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有序推进,兴国县卫生与健康事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尤其是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感染疫情,全县卫生健康系统经受住了考验,为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助力“十三五”规划目标如期实现。

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孕产妇死亡率0(全国16.9/10万、江西省5.94/10万),婴儿死亡率3.12‰(全国5.4‰、江西省4.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79‰(全国7.5‰、江西省6.6‰),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效。自新冠感染疫情发生以来,我县抓住“防控”和“救治”两个关键环节,认真落实“四早”措施,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研判疫情形势,坚持科学精准、有力有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得到省、市充分肯定。

健康扶贫工作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在全市率先实施健康扶贫提升工程,贫困群众就医保障及防病抗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新建294所公办村卫生室,实现公办村卫生室在非圩镇村全覆盖,村卫生室全面实行刷卡结算,放宽乡镇卫生院门诊特殊慢性病药品目录,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处方用药量放宽到不超过1个月,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率达99.75%

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提升。2015-2020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3.1张增长到4.8张,比“十二五”末增长54.83%;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99人、注册护士2.56人,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0.84人,分别增长39.16%21%150%,医疗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实施了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保院整体搬迁,县人民医院成功迈入三级综合性医院行列,县中医院被批准设置为三级中医医院,优质资源得到扩容。2020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58所,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构建起了乡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看病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引领医改工作示范。完成县级公立医院党组织改革,实行院长年薪制和总会计师年薪制,按照“一院一策”优化院长考核机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率先实行编制备案制管理和薪酬制度改革,净增“备案编制”598名,经费纳入财政拨款,实现全部医务人员同工同酬。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组建4个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实施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对卫生院外科手术和产科病例医保基金实行单列。2016年,被确定为“全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示范县”。

健康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投入运营田庄上养老中心及夕阳红养老公寓等2所医养结合机构(养中设医模式),机构总床位1253张,其中养老床位230张、护理型床位1023张。夕阳红养老公寓开办了赣州将军表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支持培育兴国县炁脉健康职业培训学校、炁脉小镇健康养老产业项目,引进建设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全龄长者颐养社区,领先创建江西省一站式全龄化亲情健康养生社区样板。社会资本办医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床位数占比达28%,多元办医格局初步形成。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兴国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奋力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关键阶段,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既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又面临新问题、新挑战。

1.落实健康优先发展,强化健康基础地位。健康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全局性作用日益凸显,同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建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有效深度衔接,已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落实健康优先发展的政策体系,落实个人健康主体责任,强化城乡居民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夯实健康根基。

2.应对复杂多样风险,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兴国县人口基数大,内外交往频繁,面临影响健康因素复杂多样、新发传染病和地方病风险交织、公共卫生风险防控地理空间跨度大等不利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常见精神障碍与心理疾病人数逐年增多,职业健康、食品安全、环境卫生等问题依然突出。

3.经济社会加快转型,高品质健康需求增长。近年来,兴国县经济实力持续增强,生产总值保持较快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高品质、更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快速释放,优质资源和服务压力增大,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更加迫切要求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

与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兴国县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一是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与保障能力不足,难以有效应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风险。二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老年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激增,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来严峻挑战。三是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全县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与全国平均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四是高层次人才智力支撑不足。优质医疗服务人才、高层次科研等各领域中高端专业人才短缺,人才供给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县委、县政府“奋力走好新的长征路,再创模范兴国新荣光”,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县域性医疗中心和国家卫生城镇建设为两翼,以卫生健康事业与产业高水平协同发展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和临床专科建设为关键支撑,全面提升城乡公共卫生保障和服务能力,构建高质量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显著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二)基本原则

健康优先,预防为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继承发扬苏区精神,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加快建立完善制度体系,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推动健康与兴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协调发展。强化预防为主和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创新医防融合、平战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加快补齐短板弱项,保障县域公共卫生安全。

提升质量,均衡配置。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卫生健康项目建设为载体,着力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优化资源结构与布局,推动实现城乡资源合理均衡配置,有力支撑县域生产力布局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公共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

体系整合,上下联动。坚持“县强、乡活、村稳”的改革思路,立足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靠大联强,持续增强县域服务能力,加快构建高质量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预防、治疗、康复护理、健康促进等各环节整合衔接,强化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支撑,助力卫生健康发展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

对标赶超,内外协同。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统筹谋划,南上北下,积极对接国内知名医学高校医院,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学科和人才团队,充分利用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三级甲等医院的帮扶优势,增强自身“造血”机能,提升卫生健康发展能动作用。

多元互促,融合发展。坚持健康事业与产业双轮驱动,维护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参与活力,促进健康新兴融合业态创新发展,延伸拓展康养服务等特色产业链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助力兴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三)主要目标

1.居民健康水平提升明显

全县城乡居民身心健康素质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6岁左右,人均健康期望寿命显著提高,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5%。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城镇和卫生乡镇取得重要进展。

2.公共卫生治理成效提升明显

织密筑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和隔离墙,重点疾病和主要危险因素流行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保持法定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20年明显下降。传染病救治网络健全完善,机构设置和设施设备配置符合国家和省级相关要求。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储备和培训演练体系,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建设取得成效。

3.卫生健康服务质量提升明显

基本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以县域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体系完整、分工明确、上下联动、合作密切、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取得显著成效,力争县级公立医院均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水平,进一步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级,满足群众就近享有均质化医疗服务的需求,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4.健康产业发展提升明显

进一步优化多元办医格局,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创新健康服务模式,推进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体系

主要指标

单位

2020

2025年目标

指标

性质

健康水平与健康生活

人均预期寿命

——

78.6

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

/10

0

12

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

3.12

5

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5.79

6

预期性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

21.46

25

预期性

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

%

——

25

预期性

疾病

防控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80.3674.16

81、≥75

预期性

以乡(镇)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

95.15

90

约束性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13.42

15

预期性

肺结核报告发病率

/10

58.22

55

预期性

全人群HIV感染率

%

0.0322

0.15

预期性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覆盖率

%

98

100

预期性

医疗卫生资源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4.8

5.8

预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

1.9

2.6

预期性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

3

3.1

预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

1.45

3

约束性

健康服务

产前筛查率

%

82.02

75

预期性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

98.93

98

预期性

规范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覆盖率

%

——

100

约束性

二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

7.59

7.4

约束性

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

——

3.5

预期性

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

%

70

72

预期性

健康

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

比例

%

——

25

约束性

健康

产业

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年均增速

%

——

7

预期性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健全疾病预防控制服务 体系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建设完善检验检疫系统生物安全二级水平的实验室。推进疾病防、治、管的整体融合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在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中的策划、引领、协同、反馈的职能。依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人群健康结果、满意度和管理规范,建立以服务结果为导向的公共卫生绩效管理体系。

2.提高县域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之间以及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健全防治结合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促进医防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以120急救指挥中心为核心,以院前急救网络医院为依托,打造功能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院前急救网络体系和立体化的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成县级医学隔离观察点,完成方舱医院选址及物资储备,确保24小时内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专栏1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医学隔离观察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在经开区建设(改造)213间医学留观室及办公服务用房。

2.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建设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病房50间(90张床位),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

3.县结防所、防所迁建项目

(二)完善社会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1.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加大对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建设县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机构,支持乡镇健康教育基地建设。持续开展健康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围绕居民关注的热点和需求,推广和普及健康生活理念。加强对重点人群和特殊人群的保障,加强对健康行为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和干预。到2025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

2.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丰富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乡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机制,有序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推动将健康政策融入城市规划、市政建设、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公共政策并保障落实。实施以社区、单位、家庭为基础的“健康细胞”工程建设。

3.强化精神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心防”工程建设,建立一体化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扩大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的覆盖面,推进精神障碍患者福利机构建设。加强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降低患者疾病负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

4.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将保持人口合理生育水平确定为人口发展的重要目标,营造生育友好型社会氛围和环境,积极完善与生育政策相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健全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完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大力发展3岁以下婴幼照护服务,到2025年,全县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3.5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三)建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

1.完善卫生健康体系区域布局

按照以卫生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县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卫生城镇建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发展思路。依托医共体和信息化建设,创新上下联动、整合协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夯实筑牢健康服务基础和网底,满足县域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在此基础上,全县统筹布局专病中心、农村基层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形成整体规划、分级分类、横向协作、纵向联动的卫生健康发展格局。

2.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全面落实《关于加强乡村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方案》,切实筑牢乡村卫生健康服务网底。以“县乡一体、乡村一体”机制建设、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为主攻方向,补齐乡村医疗机构短板,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到2025年,高兴镇中心卫生院、古龙岗镇中心卫生院、均村乡中心卫生院、社富乡中心卫生院建成二级综合性医院。

3.加快县级医院提标扩能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县域公共服务补短板,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及专项债项目资金,启动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工程。县人民医院完成赣南医学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创建,加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呼吸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等专病中心建设,提高儿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等专科能力,打造成周边辐射能力较强的省内一流县级三级医院。县中医院完成三级中医院执业登记,县妇保院完成三级妇保院创建。

4.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强化医疗质量监管,建立科学的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医疗质量控制动态监测和反馈机制,提升医疗质量安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推广6S管理,开展“美丽医院”、“人文医院”建设,应用新理念、新技术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新需求,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增强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及时处置医疗纠纷与投诉,健全“三调解一保险”医疗纠纷处理制度及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造人文医院。

5.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

持续巩固卫生人才双向交流成效,实施医疗卫生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巩固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开展村卫生室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进一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妇幼保健、疾病控制、监督执法和信息技术队伍力量,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扶持力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为缓解护理型人才缺乏的困状,启动兴国卫校迁扩建项目,每年为社会培养输出技能技术性护理人才3000人。

专栏2 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1.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期完成南坑乡、社富乡、均村乡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二期启动兴莲乡、方太乡卫生院整体搬迁及10所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在城市社区新建1所医疗卫生服务中心。

2.县级医院提标扩能建设工程: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开工建设县人民医院(二期)、县中医院医技综合楼、县妇保院扩建工程。

3.兴国卫校迁建项目:总投资4.5亿元,将兴国卫校迁建至经开区,规划占地面积20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容纳学生3000名。

(四)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1.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业务指导

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家长课堂等方式,利用传统媒体以及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和互联网的优势,为家长和婴幼儿照护者提供科学养育、早期发展科普服务,增强家庭科学育儿能力。加强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卫生保健的业务指导,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为婴幼儿家庭提供新生儿访视、膳食营养指导、生长发育评估、预防接种、疾病防控等服务。

2.提升妇女儿童健康服务能力

统筹推进孕产保健管理中心、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和妇幼保健技术指导培训中心建设,提升标准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改善产科住院分娩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儿科疑难病症服务能力,提升出生缺陷服务保障水平。协调推动将产前筛查中的唐氏综合征检查、盆底康复及无痛分娩纳入基本公卫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3.提升职业病防治能力

依托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健全县级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支撑。职业病监测网络进一步健全,重点职业病监测工作实现全覆盖。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倡导健康工作方式,推进健康企业建设。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在部分村建设尘肺病康复站。

4.促进老年人健康

完善65岁以上常住居民健康管理服务,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要求,为老年人定期开展体检、巡诊、健康指导和健康评估,并建立健康档案。巩固提升居家和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圈,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覆盖到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场所,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医疗业务协作机制。

5.保障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健康

继续实施并完善重大疾病专项救治政策,减轻低收入人群医疗经济负担,提高疾病医疗保障水平。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加强和优化康复资源整合与配置,建立医疗机构与残疾人专业康复机构双向转诊机制。

专栏3  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障工程

1.婴幼照护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25年,每个乡镇建有1个以上公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全县建有2010托位

2.尘肺病康复站建设项目:在古龙岗镇蜈溪村、兴江乡陈也村、兴江乡大岭村、兴江乡塘背村建设尘肺病康复站。

(五)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体系

1.打造高水平中医医疗机构

依托县中医院打造中西医协同发展机构,发挥在中西医结合疫情防控救治、肿瘤、慢性病等领域特色优势,促进“医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提供疾病预防、治疗到康复一体化的中西医协同综合诊疗服务。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机构成立中医药管理科,设立中医科病区,设置中药房。乡镇卫生院按标准设立中医科和中药房(中医馆)。提高村卫生服务室中医药服务水平,80%以上的村卫生服务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2.争创中医药传承创新示范项目

加强与赣州中医药产业衔接协同,对接医药企业、高等院校,汇聚创新要素,强化成果转化,以临床需求带动区域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积极推广热敏灸技术,以中医院热敏灸联盟单位为基础,提升医疗机构热敏灸服务能力,建成覆盖县、乡、村的热敏灸服务网络。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5-10项成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进乡村、社区。

3.建设中医特色重点医院、特色专科

依托县中医院重点加强针灸康复科、骨伤科、肛肠科、脑病科等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临床重点科室建设,积极配备中医诊疗设备,突出中医药特色,使中医门诊治疗率达到80%以上,中医病房治疗率达到70%以上。重视中药加工炮制工作,提高院内中药制剂质量。积极发展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中心”的特色优势,强化中医预防保健功能。

(六)全面推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1.完善区域健康产业布局

按照国家和江西省关于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有关任务要求,结合赣州“一核两带”医养结合产业格局,重点发展养生养老、健康医疗、休闲度假等产业,打造富硒田园休闲养老产业体验区。建设CCRC颐顺社区,高端健康养老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综合产业体,打造省内知名的养生养老基地。

2.延伸拓展康养产业链条

积极引进知名康养企业开发高端养老社区、养老综合体,打造康养精品项目。加强医养结合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在长冈乡中心卫生院、兴江乡卫生院建设较完善的医养结合医疗机构。推进县、乡两级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建设一批安宁疗护示范机构。

3.推动社会办医健康有序发展

支持多种模式发展社会办医,加快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持续落实“放管服”改革,破除社会资本办医的局限和屏障,实行医疗机构设置及执业登记“二证合一”。将民营医院纳入医共体,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

(七)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院绩效考核,以实绩为重点,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财务报告、信息公开以及内部和第三方审计机制。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和效果评价工作,规范诊疗行为。完善医院议事决策制度,加强医院决策过程中民主参与程度,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归属感和热情。

2.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

引导非急诊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行首诊负责制和转诊审核责任制,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根据我县医疗卫生需求,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医联体(医共体)等协同联动的医疗服务合作机制。鼓励本县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疗服务合作机制。推进卫生人才双向交流落地生效,促进专家、技术“双下沉”,发挥优质人才资源对基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

3.提升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以电子居民健康卡为联结介质,打造权威、动态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协同,切实提升全县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探索卫生健康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开展互联网+便民惠民服务。建立健全卫生健康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隐患预警、排查手段,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切实保障卫生健康数据安全。

4.加快构建综合监管制度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全过程监管,包括医疗卫生服务要素准入监管、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监管、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监管、医疗卫生从业人员监管、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监管、公共卫生服务监管以及健康产业监管。全面使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平台;强化监督执法结果运用,将监督执法结果纳入监管单位的社会信用记录。

四、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全县、乡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领导协调机制,由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负责人,统筹研究涉及卫生健康改革发展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完善工作实施推进机制,完善健康影响评估评价制度,推动目标指标和任务落地落实。

(二)强化部门协同

新闻、广播、电视、教科体等部门积极配合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定期组织药品器械使用监督检查。环保、住建等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卫生基础设施及工作环境有大的改善。组织、人社部门从人事制度和内部分配方面,制订可行的改革方案,推动医疗卫生健康体制改革顺利进行。

(三)强化资金投入

完善卫生健康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多样化资金投入机制。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和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结合重点任务推进落实等情况和本地实际,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卫生健康事业。

(四)强化法治保障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做好兴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相关政策举措调整衔接,强化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法治保障。强化政府在健康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关于印发兴国县“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