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供销合作社 > 工作动态 > 政务动态

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生机活力

访问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满怀深情地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孕育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近代以后,由于遭受西方列强欺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重塑中华民族伟大精神,成为中国人民最深切的呼唤和最真挚的渴望。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是很多救国方案都以失败而告终。经过辛亥革命洗礼,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年改为《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大幕。陈独秀撰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通过尖锐的对比修辞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六方面要求: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个方面彰显了先进分子对未来社会进步的追求,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新文化运动树立起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新希望。新文化运动由此进入了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中国人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自卑走向自信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