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均村乡 > 概况信息

均村乡概况

访问量:

一、基本情况

均村乡地处兴国县最西端,乡政府驻地距离县城28公里,与吉安市的万安、泰和两县交界,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清水秀的林业大乡,也是江西省少数民族(畲族)重点乡。均村乡辖19个村1个社区30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96万人,国土面积193平方公里,耕地确权1.8万亩,林地24.9万亩。G356国道(俗称“湄西线”,起点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镇,终点在四川省西昌市)穿越东西,昌赣高铁南下兴国境内第一个乡镇。均村乡资源丰富,花岗岩、砂金、莹石、铁、钼等矿产资源优质。均村是具有千年文明历史的土地,文化底蕴深厚,唐宋以来客家先民南迁,乘舟至武索良口登岸,在这里中转入闽粤。明末清初,客籍回迁首选于此,繁衍生息。历有崇文尚武之风,孕育了武进士刘成斌、举人刘奇炜等大批文人武将。均村乡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央苏区的北部重镇,是反“围剿”的主要后方,杨殷县治所在地,开国将军雷永通的家乡,抗日名将毛麟义的故里;毛泽东、朱德及4位元帅曾驻扎在本乡,境内有江西军区第四军分区、红军医院、杨殷县委、赣南特委、兵工厂(铁器厂)等诸多革命旧址,横柏村、三坑村是兴国唯一一个与日寇正面抵抗的地方。另外,毛泽东同志作《兴国调查》中的8位农户中有3位系均村人。

目前,均村乡共有领导干部65名,其中行政编26人,事业编制34编制不在我乡的5人(司法所长1人,挂职副乡长1人,自然资源岗3人),临聘人员21人(含食堂、保安、保洁)。乡内设有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财政经济与乡村振兴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另有两个事业单位均村乡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均村乡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人大、纪检监察、人民武装等部门按要求设置

、主要工作情况

近两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均村乡新一届党政班子切实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信访积案化解、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等一系列工作,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2021年度、2022年度连续两年综合考核被评为优秀等次,摆脱了长期落后的垫底局面,2021年,在脱贫攻坚、森林乡村、文明村镇、居家养老等4项工作中荣获省级先进;2022年,均村乡长竹村荣获全省自主创建水生态文明村,全县唯一。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所打造的长竹村在全县乡村振兴“三比三看”流动现场会中获得第五名。2022年第一、二季度均荣获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奔牛奖”,全县征兵、农业农村工作等先进集体。石溪村代表兴国县顺利接受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暨春耕生产流动现场会检阅,后续多批次迎接瑞金、安远、万安等兄弟县市的参观考察,尤其是接待全国政协副主席朱永新(时任民进中央副主席)一行调研农村改厕工作,得到了调研组的充分肯定。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党的建设方面。坚持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理念,在制度上、形式上、内容上创新三架“码”车的模式,即:书记“码”上办、党员“码”上学、万村“码”上通,解决了群众有事找书记难、党员学习难、村务监督难等重点突出问题。一是组织建设。健全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制定均村乡新时代党员“十带头”十二分制积分管理考核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杜绝过去党员不参加党的活动、不履行党员义务等情况制定《均村乡机关党建带村建带团建工作制度》,通过规范机关党支部“三化”建设、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形成模板,带动20个村(社区)党支部规范党建工作,此项工作在全县会议上得到通报表扬。二是意识形态。开展督8次,整改提升农村意识形态典型问题2个,建好管好用好文明实践所(站),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建设乡村振兴捐资助学促进会,将社会各界、乡贤名人团结到党委上来。围绕乡党委、政府的重点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在中央、省新闻平台推广了6次(东山再生稻在3月25日在人民日报刊登和3月17日江西日报刊登,《兴国均村:做好春耕生产“三重点”》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刊登),《兴国均村:用好书记“码”上办 推动问题马上办》在4月30日赣南日报头版刊登;在国家和省级新闻等平台发稿10条,市级推广10次,县级平台发稿35篇。三是党管武装。投入20多万元全力推进党管武装工作,高标准完成民兵整组、军事训练、兵役登记、征兵等工作,规范完善装备器材“两室一库”,开展民兵训练4次,2022全年完成征兵18人(其中大学本科毕业生3人,大专毕业生13人),超额完成征兵工作任务;2023年上半年完成征兵8人(均是大专以上毕业生)。四是全面从严治党。选聘3名特约监察员,20个村(社区)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开展监督检查90余次,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不断健全。狠抓作风建设,向“十种干部”现象宣战,针对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扶贫资产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督导,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上半年共约谈处理村干部9人,立案查处2人,释放了“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政治生态的不断优化,带来政府正气的全面上升和社会风气的加速上扬,干群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空前高涨。

(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加强低收入人群的动态监测,加强产业就业帮扶,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多措并举开展防返贫监测。落实党委书记带队入户核实研判、“三个每月”(每月监测会商、每月信息比对、每月研判处置)等机制,全面开展集中排查,截至目前,全乡共有脱贫户1886户8181人,脱贫不稳定户39户169人,边缘易致贫户69户30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户8人。其中2023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2户6人,集中排查拟申报纳入6户21人、拟消除风险6户18人,监测对象自然增加22人,减少80人。二是千方百计发展产业稳就业。创新“四化模式”(“果花模式”特色化、“富硒农业”品牌化、“生态种养”规模化、“小众产业”多元化),打造了全国最大的甜柿基地、全县最多的脐橙、油茶种植面积、全县第三的烟叶、生猪种养产业。2023年,投入255万元发展产业项目3个,积极动员脱贫户、监测对象发展产业,申报产业直补609户83.683万元推进45个产业基地发展,带动脱贫户、监测对象800余人增收。2023年,组织小型招聘会6次,为工业园送工21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22 人,组织39人开展兴国表嫂培训,40人次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申报第一批交通补贴2330人、108.78万元。三是快马加鞭推进项目建设。2022年,批复项目43个4551.7万,2023年,争取项目23个1132.5万元。2022年美丽乡镇建设项目推进迅速,顺利接受全县“三比三看”流动现场检阅,高质量完成石溪、长竹、小章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目前,全县重点项目圩镇、茂塅村雨污分流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均村中学、卫生院整体搬迁项目已开工建设;G356国道二期项目已进入征地拆迁阶段。

(三)人居环境整治方面。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均村365天都有变化,一天比一天好创新“365”工作举措一是创新实施“三个带”,带靓均村焕发新颜值。组织带领定期召开农村人居环境专题工作调度会议和乡村组三级会议的方式,成立乡村两级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书记负责制,制定实施方案与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让每位乡村干部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确定自己的职责岗位项目带动组织实施圩镇建设、示范点建设、“赤膊房”整治、道路建设、污水处理等项目共计86个,以投入保整治,以项目显成效。产业带美探索实施产业“四化”发展模式,特别是果花模式,山上有果、田里有花,山上种植脐橙、油茶,田里种植集中连片的油菜花,待开花结果之时,参观者络绎不绝,倒逼农户自觉圈养鸡鸭等家禽,搞好周边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二是创新开展“六必治”,治理均村展现新面貌。治山让“山更清”。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搞好森林“四化”建设和低质低效林改造22000亩、油茶低改12000亩。治水让“水更秀”。集中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拆除2家养猪场,关停5家。争取2853万元开展圩镇、茂塅村、横柏村等生活污水处理建设。投放11万尾雄鲢鱼改善水质,发布全面禁渔公告,开展执法行动30余次。治路让路更畅。G356国道上达至石门段“微整改”,建设黄金大道和迎宾大道,沿途绿化、亮化、规划到位,解决厕位、车位等问题,使得G356国道成为网红路。治房让房更美。研究制定空心房整治四个阶段集中攻坚要点,开展空心房拆除集体攻坚行动120余次,共拆除不安全“空心房”1047栋,修缮689栋。治厕让厕更洁。念好厕所革命“四字经”,按照“专班管、分类改、统一整、五步走”方式,着力打造了长竹村、三坑村两个厕所革命示范点。治乱让乱更止。持续整治乱停乱放、乱搭乱建、乱设乱立、乱贴乱挂等“十乱”行为以及“蜘蛛网”“牛皮癣”顽疾。三是创新建立“五机制”,制定均村整治新方案。“清单制”,做到整治有规范。全面推行《江西省美丽乡镇建设技术指导规则》,制定出台《均村乡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指导手册》,第三方公司和各村务必对照指导清单抓好整治,实现整有标准、治有规范。“网格制”,做到整治有责任。各村划定第三方公司、公益性岗位责任区域,设网格72个,落实网格员473人,圩镇划定各乡直、驻乡单位网格,设网格6个,落实责任单位26个,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千分制”,做到整治有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千分制考核,予以每月加减分,半年根据考核结果评比“奔牛奖”“蜗牛奖”,年终评比先进村居。“积分制”,做到整治有激励。将环境卫生纳入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对“门前三包”“五净一规范”好的家庭予以10分的积分加分,可到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的日用品,营造共同参与的浓厚氛围。“评比制”,做到整治有结果。扎实开展“日保洁、周检查、月评比”活动,实行“两级联评”评价机制,分三个片区开展交叉评比,各片区分别评出第一名、最后一名,予以奖优罚劣。

疫木除治方面。一是以上率下促整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履职担当、主动作为。迅速成立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兴国县均村乡2022-2023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具体要求。扎实推进过程调度,主持召开党委会、工作例会等调度部署10余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攻坚,共组织除治队伍19支,干部职工、村两委干部,以及护林员队伍、除治民工等共1200多人,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二是精细管理网格化实行了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网络化管理”新模式,出台了《兴国县均村乡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网络化管理”工作方案》,按照主要领导包片、副职领导包村、驻村干部包组、村干部包小班,层层落实责任分工。全乡以疫情小班为单位,共划分为81个疫情网格,将所有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和山头地块全面实行网络化管理。三是倒排工期赶进度。据统计,平均每天约清理18.33吨疫木,平10天约完成183.5吨疫木的除治任务通过倒排工期,确保全面完成81个重点小班、共计3.2万株(折合约0.22万吨)疫木除治任务。各防治队伍每10天上报一次阶段小结,汇报除治进展情况,统计疫木除治面积和疫木除治数量,保持防治工作持续、稳定推进,确保每天有进度每天见成效四是科学除治保质量对全乡11个村81个重点小班进行全面清理,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作业规程,采取集中清理和常态化清理的方式,对所有疫木进行伐除和清理。伐桩低于5厘米并剥皮处理到位,山上枯病死松树主干及1厘米枝桠清理干净,疫木和枝桠就近、就地进行粉碎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做到“砍一片、清一片、初验一片”,确保枯病死松树清理质量。对其他8个无重点疫情的村进行全面保护,以“封”为主,通过生物防治、打孔注药、挂置诱捕器、药剂防治等方式,降低疫情传入风险已在石溪村、石门村、均村村等处实施打孔注药保护5800多剂。

(五)粮食安全方面。研究出台了《均村乡关于2023年粮食生产工作的几点要求》和《均村乡2023年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实现了“四个转变”(多形式宣传,实现从“不种”到“抢种”的转变;全方位摸底,实现从“不清”到“全清”的转变;实打实补助,实现从“引导”到“主导”的转变;高频次督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截至目前,种植早稻10027亩、占任务的104%,整治抛荒撂荒面积61.6亩,超额完成了县里下达的早稻生产种植任务。

(六)社会稳定方面。创新开发“书记码上办”“法律明白人”小程序,让大家“有啥事,找书记;办不了,找法律”,畅通政策咨询、反映诉求、举报干部渠道,目前注册人数达8200人,同期非法越级信访减少高达70%。认真办理初信初访“控增量”。制定《均村乡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做到及时登记,及时受理、交办、督办,今年上级共交办的初信初访件3件已化解1件,剩余2件正在化解中。调解化解信访积案“清存量”。下发《均村乡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方案》,扎实推进积案化解专项行动,有效化解谢某英、雷某兰、杨某、张某秀、赵某华等信访积9件。强化信访跟踪服务“保质量”。对已经化解的信访案件,采取“一对一”跟踪服务制度,强化跟踪对接力度,切实解决问题,预防信访问题反弹,保障已办结、化解信访工作质量。

三、当前存在问题和建议

干部队伍建设有差距。目前我乡编制缺员情况多,临聘人员多,且学历层次不高。特别是党政班子成员,人大主席、组织委员、政法委员、纪委书记及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分别长期借调县平江灌区项目办、省总工会、县信访局、县综合执法大队及县委八大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议上级能关心重视我乡队伍建设,配齐配强领导班子。

(二)平安建设工作有差距。一是均村长期以来民风、社情民意复杂,群众大事小事均热衷于信访不信法,滥用信访权利提出不合理、不合法诉求胁迫上级解决,导致信访压力较大,又特别容易受鼓动跟风去凑人数。二是滞留境外涉诈人员基数大,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由初次通报的15人核减了11人,还剩4人因失联等原因劝返难度大。

(三)环境保护工作有差距。境内建有长江经济带出境断面水质监测点1个,位于横柏村,自2020年11月开始完工交付并开始监测水质,监测以来多次出现PH值、溶解氧、总磷不达标问题。归咎于均村人多地少,河流不长,流域面积不大,生活污水长期不经处理而直接到田到河,圩镇的污水处理设施管理不善,管道经常堵塞,形同虚设,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药化肥使用过度,以及均村乡高溪村和永丰镇西江村、樟坪村畜禽养殖污染难以根治等问题。建议综合施策,聘请专业的治污机构到实地调研提出精准的解决方案。

下一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四周年之际,我乡将继续以党的建设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招商招工、疫木除治、安全生产、信访维稳、土地管理等工作,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高质量推进均村乡转型升级、振兴发展,以崭新的面貌向县委、县政府交上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