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压实工作责任。坚持党政同责,建立由党委书记担任乡级林长、乡长担任乡级第一副林长,党政其他班子成员为乡级副林长,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级林长的两级林长体系。设立林长制办公室,建立联席会议、调度通报、工作督办等相关制度。乡级林长加强日常监管,每半月调度巡林情况,定期研究解决重点难点涉林问题,统筹协调解决涉林矛盾,有力保障林长制机制运行,确保林长制各项工作推深做实,取得实效。落实落细森林网格化体系,以连片村庄为网格,划定全覆盖、网络化管护责任区,整合志愿者、入党积极分子等基层管护力量,构建全覆盖的巡林网格化体系。目前,全乡共有村级林长19人、组级林长304人、监管员4人,专职护林员122人。
二、实施信息化监管平台,提升管护成效。持续深化林长制巡护信息系统建设,积极整合基层力量,纳入“互联网+林长制”监督平台,加强与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衔接,融入森林防火、松材线虫防治和古树名木等相关信息数据,拓展升级林长制信息系统功能,推动实现在线分析、智能查询、精准统计、考核调度“一键管理”,确保及时准确掌握各村林长制工作进展,切实提高林长制管理的科学化、即时化、精细化水平。充分发挥“千分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森林资源保护发展与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挂钩,确保“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指标、结果有运用、奖罚能兑现”全面提升森林管护成效。
三、释放多元化生态红利,增进民生福祉。扩面提质抓“增绿”,改善人居环境。通过“林长+示范基地”积极推动森林“四化”建设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全乡造林面积共3.2万亩、油茶低改1.6万亩,毛竹500亩。利用义务植树打造“青年林”、“巾帼林”、“乡贤林”全乡累计造阔叶林6000余亩。充分利用公路沿线空档,对G356国道、高速公路等重点道路、水系两侧绿化带,实施“绿化、美化、香化”工程,累计改造绿化公路69公里,农村环境持续改善。严守红线抓“护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着力强化源头管理,创新源头管理机制,织密、织牢森林资源源头管理网络,创新“林长+社会监督员”机制,助力“林长治”,每村选聘社会监督员,监督护林员日常巡护及森林资源变化事件上报工作,利用社会力量助推森林资源保护。不断创新宣传模式,通过“传统+互联网”的模式,加强林长制宣传力度。通过广播、打铜锣、穿宣传衣、戴红袖、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林长制条例》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森林保护、生态保护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群众参与、支持森林保护、生态保护的热情,降低破坏森林资源案件的发生,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聚焦产业抓“活绿”,积极发展林业经济。创新“林长+基地+农户”形式,通过“四化”模式(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多元化),大力发展林果经济、林下经济,打造了全省最大的甜柿基地1000亩,全乡种植油茶10万亩、脐橙1.8万亩,发展林产品加工企业12家,年产值2000万元,人均增收2300元,走出了一条林业保护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的新路子。
下一步,均村乡将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力促“林长制”向“林长治”转变,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林长制升级版的“秀美均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