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林业局 > 规划计划

兴国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2021—2025年)

访问量:

为贯彻国家、省、市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我县“十四五”时期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遵循预防为主、治理为要、监管为重的防控理念,按照重点拔除、逐步压缩、全面控制的目标要求,强化疫情监测、疫源管控、疫情除治和生态修复等防控措施,突出防控重点、统筹兼顾全域,实行疫情分区分级管理、科学精准施策,有效遏制疫情快速蔓延态势,维护我县生态安全,为筑牢我国南方区重要生态屏障贡献力量。

二、行动目标

(一)总体目标。控制疫情增量,新发疫情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除治、早拔除;消减疫情存量,实现控制一批、压缩一批、拔除一批。到2025年末,均福山核心景区实现无疫情;兴赣高速、昌赣高铁等重要通道沿线和中心城区周边等生态区域疫情显著下降;全县病枯死松树和疫情发生面积实现双下降;拔除潋江镇下渡村、五里亭村、睦敬村、联群村、猫岭村5个村级疫点,乡镇疫区数量控制在2020年水平及以下,松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明显改善,抗病能力显著增强。

(二)乡镇目标。2020年秋季普查数据为基准,设定乡镇目标。到2025年,尚未发生疫情的行政村,力争不发生疫情;2023年秋季普查之前的新发村级疫点,3年内实现无疫情;2023年秋季普查及以后的新发村级疫点,1年内实现无疫情。2025年潋江镇实现疫情拔除。已发生疫情的疫点数量控制在7个(村级疫点67个)及以下,疫情发生面积控制在16.78万亩及以下,以间伐改造、调整树种改造、更替改造、疫木强度清理抚育等方式,生态修复面积达15.28万亩及以上,并守住均福山核心景区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底线。

三、行动区划

(一)划分标准。按照分区分级管理要求,结合我县疫情实际和松林分布状况,将全县松林分布区域划分为重型疫点、轻型疫点和非疫点三类。以防控目标为导向,将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及以上条件的村,即以松科类为优势树种(60%)以上松林面积≥4000亩、疫情发生小班数量≥3个、疫情发生面积≥200亩、病死(枯死)松树数量≥150株的村(居委会)划为重型疫点;否则划为轻型疫点。将未发生疫情的乡镇划为非疫点,其中具有重要生态、经济、文化等价值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划为重点预防区。将全县重要景区景点、主要通道沿线、重大项目等划分为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治理和保护。

(二)划分结果。根据2020年秋季普查结果,全县共有72个村级疫点,疫情发生面积17.68万亩。以此为基础底数,结合2021年各乡镇疫情上报最新数据及区划结果,将全县疫情发生行政村划分重型疫点68个(村级)和轻型疫点4个(村级),其余行政村为非疫点;将未发生疫情的行政村划分预防区。将尚未发生疫情的均福山森林公园划为重点预防区。将需要重点保护的均福山森林公园、园岭森林公园,各乡镇辖区内高速、高铁、铁路等重要通道沿线,以及县城、县经开区、乡镇街道等周边区域等划分为重点区域。

四、行动内容

以五年攻坚行动计划目标为导向,根据区划结果,结合全县疫情和林情实际,按照以疫木清理为核心,以媒介松褐天牛防治为辅助,以间伐改造、调整树种改造、更替改造和疫木强度清理抚育等方式措施为根本的防控思路,突出落实“清(疫木清理)、保(打孔注药保护)、改(更替改造、间伐改造、调整树种改造)、封(封山育林和疫情封锁)、补(补植补造)、防(媒介天牛防治)、查(检疫检查和疫情监测巡查)”七项技术措施,全面实施疫情分区分级和分类施策治理。

(一)重点区域保卫战。以重要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和重要生态核心区实现无疫情为目标,持续实施均福山风景名胜区,以及辖区高铁高速沿线和县城周边等重点区域保卫战。坚持预防与除治并重,突出抓好“清”、“保”、“防”、“补”、“查”五项技术措施。一是坚持开展“清”、“保”、“防”的措施。按照“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常态化除治”的防控原则,通过全面清除病枯死松树、打孔注药保护重点优势木与名松古松,以及应用天敌防治松褐天牛等综合措施,逐步压缩歼灭疫情,最终实现无疫情。二是坚持开展“补”的措施。按照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原则,对生态脆弱区或采伐力度大、造成林分密度下降明显的区域,进行补植补造,完善松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强抵抗松材线虫病的能力。三是坚持开展“查”的措施。加强检疫检查、疫情封锁、诱捕监测和全域巡查,对病枯死树适时开展常态化清理。

(二)重型疫点攻坚战。重型疫点要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全面攻坚策略,以全面压缩疫情、减少疫情发生面积及生态灾害损失为目标,按照“由外向内、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重点后一般”原则开展疫木清理,逐步压缩疫情。突出“改”、“补”、“防”、“封”四项技术措施。一是实施“改”、“补”的措施。实施以间伐改造、调整树种改造、更替改造、补植补造和疫木强度清理抚育等方式措施修复生态,对于疫情严重发生、病枯死松树占比高的松林,原则上应列入皆伐更新年度计划,但要求保留阔叶树并当年更新造林;对于疫情严重发生的针阔混交林,原则上应强度择伐其疫情小班内的所有疫木,以加快疫情压缩、拔除进程,但要求选留目标树种并及时补植阔叶树种。二是对病枯死松树清理较多的中心区域,适当采取“防”的技术措施。通过设置诱木、诱捕器等防治媒介松褐天牛,最大限度减少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三是科学实施“封”的措施。对符合人迹罕至偏远、疫木清理难度大等条件松林,在能够确保疫木不流失的前提下,可实施“封”的措施,实行先封后伐,并对“封”的区域及时采取释放天敌、注干施药等措施以降低松褐天牛密度,重要生态区、重要通道沿线不得实施“封”的措施。

(三)轻型疫点歼灭战。轻型疫点要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集中歼灭策略,实现乡镇无疫情为目标,突出“清”、“保”、“改”、“补”四项技术措施。一是突出“清”、“保”的措施。建立疫木常态化除治与集中清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清”要求全面强度清理所有的病枯死松树、衰弱松树、被压松木,火烧松木、森林抚育间伐下来的松树,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伐倒的松树;“保”要求对重点区域、疫情发生小班的优势松树和选留的目标松树注干打药保护。二是突出“改”、“补”的措施。优先将疫情防控纳入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生态工程项目,重点实施疫情小班的块状松林皆伐及更新造林,以及疫木伐弱留强、伐劣留优的强度清理抚育,并适当增补珍贵化、彩化、美化等多种阔叶树种。

(四)预防区域阻击战。一般预防区和非疫点乡镇的疫情防控,应以严防疫情传入为目标,在对生态地位重要、立地条件差的退化次生林采取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措施的基础上,着重突出“查”、“改”、“补”的防控措施。一是“查”的措施。强化疫情封锁和检疫阻截,加大对非法采伐、运输、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大对工业园区松科植物及其制品的检疫复检频次,加强林地重大建设项目设施设备包装材料的落地复检;加大疫情监测调查力度,实行疫情监测调查及抽样检验常态化,确保第一时间检测鉴定发现疫情、第一时间除治管控根除疫情。二是“改”和“补”的措施。加强对低质低效林的更替改造,间伐改造、调整树种改造和补植改造,加快松林结构改善,促进森林健康。加大疫情毗邻区域优势松树保护力度,通过打孔注药和释放天敌等方式,降低疫情传入风险。

五、行动措施

(一)健全监测网络。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格化管理体系,落实以小班为单位的精细化疫情监测,做到监测范围全覆盖,及时准确掌握疫情发生动态和底数。强化疫情信息核实核查,严格执行新发疫情应急报告制度,做好疫情信息依法公开,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及时拔除。强化对疫木清理、疫木运输、无害化处理、安全利用等各环节全过程监督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收购、运输、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及其制品等行为,严防疫情人为传播。

(二)提升除治质量。健全和规范疫木集中清理与常态化清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在重点地区、重要通道等区域,有条件的实施疫木常态化清理。常态化清理需按照当日采伐疫木当日山场就地粉碎(削片)或烧毁的要求进行处置,严禁清理的疫木运至或途径非疫点乡镇和非疫点村级行政区,确保病枯死树伐除到位、疫木处置到位、伐桩处理到位、枝桠清理到位。

(三)加快生态修复。加大低效松林改造力度,优先将疫情防控纳入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低质低效林改造、更新采伐等项目,加大对脆弱松林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整改善力度,原则上要求以间伐改造、调整树种改造、更替改造和疫木强度清理抚育等方式措施为主的生态修复面积占年度疫情面积的20%及以上。此外,对未染疫松林,在确保监管到位的前提下,有计划加大林分改造力度。

(四)广泛宣传引导。加强舆论宣传引导,通过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普及松材线虫病疫情危害和防控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公益组织的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等积极作用,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六、工作要求

(一)压实防控责任。按照“党委领导、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属地负责”的要求,全面落实各级林长的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切实落实相关部门单位责任,确保防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和措施“五落实”。全面落实疫情除治监管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制度,并以责任书或合同形式明确除治现场监管责任。强化县、乡之间和部门之间的联防协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控工作格局。

(二)创新工作机制。系统总结疫情防控工作经验和教训,创新建立疫情防控科学决策、疫情监测、疫木管控、疫木清理、生态修复、除治监理、联防联控、绩效评价等各环节各方面的工作机制。鼓励乡镇在疫情调查监测、除治绩效承包、疫情除治监理、防控成效评价等方面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切实提高疫情除治工作成效。

(三)多方筹措资金。五年攻坚行动期内,县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支持疫情防控。各乡镇要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强化防控资金使用管理绩效评价,实行防控经费补助与防控成效挂钩。推动优化森林保险制度,完善疫情防控保险机制,拓宽疫情防控资金投入渠道;用好用活用足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防治补助资金和低质低效林改造、油茶、森林抚育等林业项目资金。集中支持重型疫点压缩疫情、轻型疫区消灭疫情、重点预防区阻截疫情等攻坚行动,不断提高疫情防控绩效。

(四)强化督导考核。采取督导检查、明查暗访和交叉互检等方式,对疫情监测、检疫封锁、山场除治、疫木处理等关键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并通过林长制、县松材线虫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办公室发布通报。县政府将对各乡镇年度防控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高质量发展、林长制等考核考评指标体系。同时,建立奖惩机制,对取得显著成绩的给予表扬奖励;对履责不到位的实施重点管理;对造成重、特大生态环境损害事件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制定防控计划。各乡镇要按照本行动计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分乡镇目标,做到目标任务逐级分解,指标进度科学安排,防控职责明确到位。同时,要切实抓好五年攻坚行动贯彻落实及年度执行情况自评,于每年12月5日前以乡镇政府名义向县松材线虫病等重大外来生物灾害预防和除治工作指挥部报送年度行动实施情况,并按要求做好2023年中期评估、2025年目标考核工作。

件:1.兴国县疫情防控攻坚行动2025年疫情应控指标目标

2.兴国县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疫点类型区划

3.兴国县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重点预防区和重点区域

附件1

兴国县疫情防控攻坚行动2025年疫情

应控指标目标

序号

乡镇疫点

村级疫点

疫情发生面积(万亩)

生态修复面积(万亩)

重点区域疫情防控底线目标

1

永丰镇

≤8

≤3.197

≥3.02

2

埠头乡

≤12

≤2.174

≥2.17

3

均村乡

≤13

≤2.641

≥2.41

4

龙口镇

≤10

≤3.163

≥2.92

5

杰村乡

≤9

≤1.547

≥1.22

6

隆坪乡

≤8

≤2.438

≥1.86

7

社富乡

≤7

≤1.616

≥1.48

8

潋江镇

0

0.000

≥0.20

拔除村级疫点五里亭村、下渡村、猫岭村、睦敬村、联群村5个村级疫点

9

均福山森林公园

均福山森林公园核心景区实现无疫情

合计

≤67

≤16.776

≥15.28

附件2

兴国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疫点类型区划

乡镇

疫点(村级)类型及数量

拔除村级疫点村名称

数量(个)

重型疫点(村级)

数量(个)

轻型疫点(村级)

数量(个)

永丰镇

蕉溪村、荷岭村、船溪村、永丰村、豪溪村、果溪村、马良村、西江村

8

埠头乡

程水村、枫林村、龙砂村、渣江村、西霞村、蕉田村、埠头村、旺口村、垓上村、玉口村、凤岗村、廖溪村

12

均村乡

上达村、三坑村、长竹村、石溪村、石门村、均村村、茂村、东方村、小章村、黄田村、章贡村、东山村、中坊村

13

龙口镇

来溪村、都田村、文院村、中岭村、芦溪村、龙口村、丰溪村、睦埠村、留村村、嶂下村

10

杰村乡

含田村、古镜村、杰村村、和平村、韶溪村、白石村、横江村、里丰村、曾田村

9

隆坪乡

隆坪村、牛迳村、吾里村、龙下村、兰溪村、咸坛村、熬源村、高园村

8

社富乡

鹭溪村、纸帮村、横溪村、东韶村、社富村、稠村村、桂江村

7

潋江镇

猫岭村

1

五里亭村、下渡村、睦敬村、联群村

4

五里亭村、下渡村、睦敬村、联群村、猫岭村

5

合计

68

4

5

附件3

兴国县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重点预防区和重点区域

重点预防区

重点区域

均福山森林公园

一、重要生态区:均福山森林公园、园岭森林公园。

二、各乡镇辖区内高速、高铁、铁路等重要通道沿线。

三、县城、县经开区、乡镇街道等周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