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司法局 > 工作动态 > 建议提案办理

关于县十九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第177号建议的答复

访问量:

严小飞代表:

您提出的“加强住宅小区法治宣传,推动小区法治进程”的建议也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县城小区数量有201个,其中业主自管小区有125个,业委会小区76个(物管会小区45个)。随着小区数量的增多,逐渐呈现出人口庞杂、点多面广,普法针对性不强,信息化程度不高,住宅小区法治人才缺乏等问题,对此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加强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努力建设信仰法治、公平正义、保障权利、守法诚信、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

一、夯实法治基础,强化制度保障

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印发《兴国县国家机关“八五”普法期间“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明确全县各单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任务书”和“施工图”,把普法工作列入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重要内容,以督促指导各乡镇(区)、有关部门(单位)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为重要抓手,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落地落细。5月8日联合城市社区与严小飞人大代表见面,将小区普法展板内容提供给了城市社区和严小飞人大代表,以法治案例、漫画及法条解读的形式,普及婚姻家事、遗产纷争、产权纠纷、赡养抚养等热点问题,让生硬的法律知识走进寻常百姓家。

二、优化法律资源,强化法治人才保障

选优配强法治队伍,完善“一社区一法律顾问”配套机制,加强“法律明白人”和“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完成全县669余临聘人员过渡转任“法律明白人”身份,打造了司法所长+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工作室、“法律明白人”积分兑换超市、“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基地等,建立了城市社区“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站,14个社区设立“法律明白人”服务工作岗,培育170名社区“法律明白人”骨干,形成了“培育一个、带动一片”的基层法治建设新格局。鉴于社区法治人才缺失这块,我们近期做了两个举措,第一就是5月20日,我们举办了2025年普法骨干、法律明白人培训班,对社区170名骨干进行了培训,让他们提升自身法治素养,积极参与法治基层治理,更利于与社区群众解答、沟通;第二就是5月8日我们对南门社区捐赠了一台公共法律服务终端设备,俗称律兜,这款法律设备涵盖全国所有知名律师在线面对面解答群众疑惑,引导他们用合法途径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设备上还有全国各地的经典普法视频,给南门社区法律明白人提供了学习平台。

三、线上线下联动,提升普法针对性

压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线上线下普法同步推进。联合社区定期开展“送法进小区”、普法讲座等活动,为小区居民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多元服务,让群众时刻感受到法律的力度和温度。5月30日我们联合将军园社区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活动中还特意设置了50道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治小题目,让社区群众参与有奖竞答,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法热情。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普法教育、公共法律服务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打造“数说”司法行政小程序,持续推行“网上办”“掌上办”“指尖办”的法律便民服务,可办理预约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多种业务,让群众少跑路,打通群众与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群众也可以直接在这个平台上联系5个律所59名律师解答疑惑。“兴国司法行政”视频号发布以案释法微视频每周一期,邀请法律明白人参演,如小区养宠物惊扰社区群众如何处理、婚姻彩礼问题、网上诈骗等,“老司法”说法每季一推,“兴国普法山歌”每季一播,2024年以来共发布系列微视频64个,开启线上普法新模式。4月28日前往城市社区进行商议,城市社区立即召开综治例会,将上述平台传达到每一个社区干部。

四、推进依法治理,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督促城市社区严格执行社区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涉及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通过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会等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聘请法律顾问进行合法合规性审查,确保决策民主、科学、合法。建立健全社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加强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培养了一批素质高、业务精的人民调解员,截至目前,城市社区共有人民调解员93名。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00余起,全年未发生“民转刑”案件,确保了城区和谐稳定,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

下一步,兴国县司法局将坚持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压实部门责任,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和社区法律工作者的作用,积极拓展法治宣传教育路径,常态化开展“送法进社区”,坚决筑牢法治防线,为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法治保障。

附:办理情况征询意见表

兴国县司法局

202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