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发展规划

兴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访问量:

“九五”期间,全县人民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引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齐心协力,共同奋斗,胜利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逐步优化。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15.8亿元,年均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亿元,年均增长10.8%;农业结构趋于合理,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农业增加值达到8.3亿元;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开始形成;第三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完成增加值3.5亿元;投资规模空前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五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203%;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较大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形成;投资、金融、粮食流通、社会保障制度、住房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科技、教育等改革稳步推进;个私经济和外资企业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2000年,全县新增私营企业113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724户,引进县外资金1.9亿元,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八五”期末的4003元和1343元,分别提高到6610元和1358元;城乡居民居住面积继续增加,生活质量逐步提高;扶贫工作成效显著,贫困人口有19.1万人下降到15.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科教事业蓬勃发展,“九五”期间共推广应用重点科技成果87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相,获得专利权7项,技术进步步伐加快,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素质教育全面展开,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文化、卫生、体育、广播影视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九五”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我县新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是我县进入新世纪、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县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时期。“十五”时期我县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经济全球化、加入世贸组织和新技术革命的宏观环境,为我们增添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西部大开发、东部大调整、中部大竞争的发展态势,为我县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形成了更为宽广的回旋余地;大京九承接东西、沟通南北功能的不断增强,进一步凸现了我县的区位优势,为我县经济与沿海经济、国内外市场的接轨和融合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而我县目前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综合竞争能力弱,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滞后,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乏力;投资总量不足,投资来源渠道单一,与经济发展的差距很大;科学技术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支柱和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开拓市场的难度较大;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因素突出,,改革任务繁重等诸多挑战。棉队新的形势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激发全县人民的创业热情和创造热情,使我县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一、基本任务、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发展战略

1、基本任务

1)根据党的十五大确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和《中共兴国县委关于制订兴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精神,“十五”期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是:国民经济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继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先进发达县市的差距;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竞争能力,加大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型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有较大突破;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镇辐射功能明显增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全面向小康迈进。

2、发展目标

2)经济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0%,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达到27亿元;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12%,期末达到2.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15%以上。

农业增加值:2005年达到9亿元。

工业增加值:2005年达到10亿元。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373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20亿元。

城镇化水平:达到30%

3)人民生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年控制在1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12元,年均增长6%;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90%;继续开展开发式扶贫,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社会事业。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出生率分别控制在11‰和17‰以内,总人口为71万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力转移,“十五”期间,力争有60%以上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科技教育加快发展,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以上,坚持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初中毕业升学率、高等教育的入学率分别达到40%60%;文化、体育、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服务水平和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社会保险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社会风气、社会信用和社会秩序好转,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5)对外开放;“十五”期间引进外资总额10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

6)环境质量。自然资源利用趋于合理,森林覆盖率达到80%,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能力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增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万亩,使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破坏现象基本杜绝,生态环境更加优美。

3、指导方针

7)为实现基本任务和发展目标,“十五”期间必须贯彻如下指导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建议》精神,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略高于”和“跨越式”发展战略,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开发为突破口,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加快与沿海经济、国际国内市场的接轨和融合,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走工业强县、个私富县、科教兴县、特色立县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加快发展是我县“十五”时期紧迫的战略任务。要通过加快发展,更好的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缩小差距;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培植一批支柱产业,增强经济竞争能力;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农村经济结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初步形成结构比较合理、优势产业突出、经济特色鲜明的经济新格局;以改革开放总揽全局,全面推进体制创新,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大开发促大调整,大开放促大发展。

4、发展战略

8)主攻工业战略。深化企业改革,加强现有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对市场竞争能力弱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加速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突出抓好以传统食品、绿色食品开发为重点的食品工业体系;突出抓好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住的矿产品加工业;突出抓好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和轻化工业,构筑我县工业的四大支柱。

9)城镇化战略。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总体要求,以京九铁路和319国道为轴线,辐射两翼,发展以县城中心镇为主,以高兴、古龙岗、城岗、社富、龙口、均村为重点的城镇体系。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化水平,推进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10)农业产业化战略。着眼于增强农业基础地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农业支柱产业,搞好产业配套;稳步发展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提高经济作物占农作物的比重,提高优质稻占水稻的比重,提高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实现粮经作物播面缩减到3565,灰鹅养殖有大的发展,成为“中国灰鹅之乡”。

11)开放带动战略。坚持以大开放促大调整,大开发促大发展,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带动”,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的同时,促进体制和机制的转换,带动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带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机制转换、经营管理改善和竞争能力增强。

12)旅游开发战略。重点抓好具有兴国特色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堪舆文化等三大旅游品牌的开发和推介,完善配套设施,抓好旅游点的交通、通信、电力建设,逐步形成集餐饮、旅游交通、旅游商品、旅游娱乐为一体的旅游体系,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成为我县经济支柱之一。

13)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战略思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大工农业产品科技含量;实行优惠政策,促进高新技术和民营科技企业发展;采取多渠道、多层次增加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开发和创新能力,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联合,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深化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加速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素质,全面素质教育,提高两基教育质量。

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和资源意识;加强综合开发治理和规划,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二、结构调整

1、工业

“十五”期间,要把主攻工业摆到突出位置,要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增强竞争力为目标,以工业园为基地,以食品和矿产品加工为重点,加快工业调整步伐,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引导和支持组建企业集团,力争在卷烟、水泥等行业形成二个以上销售收入超2亿元的企业集团。

主攻工业,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植精品品牌,注重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提高劳动生产率,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充分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要把改革、改组、改造与加强管理结合起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力争到“十五”期末,全县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以上。

14)卷烟工业。加大投入,重点扶持,着力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引进先进管理经验,搞好内部挖潜,大幅度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年产卷烟4.89万箱,创立“客家”名牌,形成以卷烟为龙头的“客家”系列产品。

15)食品工业。立足于地方农副产品资源优势,建立规范化、区域化的食品原料基地,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改进食品包装装潢,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旅游方便食品和兴国特色食品,促进规模经营。重点抓好兴国灰鹅综合加工、速食鱼丝、罐头食品、草莓加工、精制茶油加工、生姜加工、红薯加工等食品加工生产,把食品工业培植成我县工业的新支柱。

16)建材工业。大力发展以水泥为主的建材工业,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高起点切入,扬优成势,抓好7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形成我县的水泥集团。

17)矿产品加工。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抓好资源的开发利用,注重其深加工升值和保护,边资源优势为产品优势。开发氟化工系列产品,发展轻重碳酸钙工业,搞好高岭土、铁矿、白云石等资源的开发利用。

18)出口贸易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利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趋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大力引进以服装、玩具等各类出口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产业布局上采取相对集中原则,以洪门工业区、火车站工业区为重点,逐步形成出口加工区,为我县工业发展增添活力。

19)建筑业。加快建筑新技术和新型建材的应用,提高技术、管理水平和建筑产品质量。加大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步伐,促进建筑业走多元化经营之路,拓展建筑业发展空间。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和物业管理,发展壮大室内装饰设计施工队伍。

2、农业

20)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加快农村土地法制化建设,鼓励通过租赁、转包、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促进土地的合理流转,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积极稳妥地搞好乡镇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压缩人员;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实行财务公开。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减免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征收的各项建设基金和附加费,确保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巩固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教育培训体系,多渠道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个人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兴办涉农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开辟农村市场。加大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

21)培植农业主导产业。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培植农业支柱产业。调减粮食作物面积,改善品质,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10万亩商品粮基地和制种基地,改进耕作方式和制度,发展优质、安全型专用粮食品种,改变农业生产比较分散、产品档次低、规模小的状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集中力量,着力抓好八大主导产业。

22)大力发展草食畜禽养殖业。抓好人工牧草种植和天然草场开发,重点推广“五个一”种草养鹅模式,建立灰鹅扩繁、养殖基地,力争“十五”期末灰鹅饲养量达到1500万羽,成为“中国灰鹅之乡”。

23)提高生猪品质,搞好种猪改良,大力推广三元杂交猪,力争“十五”期末生猪饲养量达到90万头。

24)搞好竹类生产。抓好雷竹、甜竹笋的开发和毛竹林低改,力争“十五”期末竹类面积达20万亩。

25)抓好油茶林低改和新植,逐步建成100万亩高产油茶林基地。

26)继续抓好烟叶生产,建成5万亩优质名牌烟叶基地。

27)抓好以池塘、稻田、网箱养鱼为主的水产养殖业,抓好兴国红鲤鱼原种基地建设,发展特种养殖,力争“十五”期末,全县水产品产量达2万吨。

28)抓好以生姜为主的蔬菜生产,建立3万亩生姜生产基地和10万亩商品蔬菜生产基地。

29)建设30万亩以兴国甜橙35、脐橙、落叶果为主的果业基地,大力培植精品果园。

30)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建立对外型、加工型农业基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品牌经营,以此为龙头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大力发展定单农业、有机农业、带税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形成一批规模大、质量高、为加工业服务的农产品原料基地。

31)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农副产品购销公司,搞活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增值增效。围绕农产品的产业链延伸,发展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和贮藏、保鲜、包装技术,着力培植加工型和流通型龙头企业,不断增强内联农户、外联市场的联动功能。加快乡镇企业体制创新步伐,引导乡镇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及服务业。鼓励乡镇企业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提高乡镇企业经济总量和整体水平。放手依靠农民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扶持农村合作组织和流通大户,积极发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3、第三产业

把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着力点,破除行业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总量,拓展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加快传统行业现代化、新兴行业产业化、社区服务便利化的步伐,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32)旅游业。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以建设京九线上的旅游名县为目标,完善配套设施,开发旅游产品,努力开拓市场,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县新兴的支柱产业。重点抓好具有兴国特色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堪舆文化等三大旅游品牌的开发和推介。一是搞好旅游总体规划和宣称。要抓好“将军县”、“模范兴国”、“中国山歌之乡”等为主题的革命历史文化宣传;人文景观要抓好江南第一宰相钟绍京、抗元英雄文天祥等在兴国活动旧址的整修和题材的挖掘;自然景观要抓好均福山、太平溶洞、宝石仙境等避暑山水名胜及“江南沙漠”变绿洲的全国水保“兴国模式”的宣传;堪舆文化要抓好民俗文化风水村的宣传。二是制订优惠政策,推动旅游投资多元化,加快旅游景点的服务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强景点公路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三是抓好省级以上国家风景名胜区的申建工作,争取国家旅游扶贫支持。四是抓好景区保护工作,把开发、保护和文化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五是要加强旅游队伍建设和行业管理,促进游、购、娱、食、住、行六要素协调发展,力争至2005年全县旅游业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33)商贸流通业。以建设区域化、社会化、现代化的商品流通系统为目标,以县城为依托,以319国道和京九铁路为轴线,有重点地建立具有兴国特色的灰鹅批发市场、果蔬批发市场、摩托车批发市场、建材批发市场等商品市场。加快住房分配货币化、物业管理社会化步伐,激活房地产市场;推进危房改造工程、安居工程、小康示范工程和住宅小区建设;规范房地产一级市场,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简化房产交易程序,降低房产交易税费,推行个人购房抵押贷款,全面促进个人住房消费。完善社区服务网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积极发展汽车货运和客运业务,整治、规范、和健全客货运输市场。规范咨询、评估、会计、律师等各类中介机构。大力发展文化、体育、教育和老龄产业,积极发展社会服务业。加快金融体制创新步伐,激活金融市场,大力发展消费信贷,积极发展商业保险、证券、风险投资、社会投资等业务,不断开拓金融业务新领域。

三、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以交通、能源、水利、信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关键工程,兼顾综合配套,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适应。

34)公路交通。着力完善公路运输网络,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各等级公路,实现国省道通二级路、县到乡通水泥路、乡到村通公路并逐步提高等级的目标,加强公路管理,整治和规范客货运秩序,使运力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重点抓好319国道兴国段的二级水泥路面改造。

35)能源保障体系。以电网建设为重点,搞好上等级电网,完善电网配套,加快农网改造。加速电力体制改革,加强市场开拓力度,实行城乡同网同价。积极抓好农村能源建设,推广能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广泛推广使用沼气、液化气、太阳能等。

36)水利和生态体系。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抓好防洪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工程措施和高新技术,把县城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继续搞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强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和经营管理,搞好生态水保林建设和保护,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健全水文、气象、生态监测体系,使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37)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网,加快县、乡联网步伐,加快党政机关专用信息网建设。促进各类信息网的互联、互通,逐步实现电视、电信、计算机三网融合。广泛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提高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程度,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

四、城镇建设

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是推进工业化、转移农业人口、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十五”期末,全县城镇化水平要达到30%。要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注重实效,逐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以高兴、古龙岗、城岗、社富、龙口、均村为重点和其他集镇为网点,大中小分工有序,功能互补,结构协调的城镇体系。

38)县城建设。“十五”期间,县城要继续加强市政公共设施和城市道路建设,高标准设计、建设每一幢建筑物,搞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完善公共交通、邮政电信、供水、供电、排污、消防等设施,增强城市功能。重点抓好城区沿江两岸道路及防洪堤、橡皮坝、广场、公园、供水管网扩改、排污排水系统改造及垃圾处理等工程建设。力争“十五”期末,县城常住人口达到15万人,城区道路框架扩展到25平方公里,城区建成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建成省级文明卫生县城。

39)小城镇建设。以发展乡镇工业和服务业为核心,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管理,搞好圩镇街道及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功能,美化环境,因地制宜,各成特色,聚集农村人口和非农产业,繁荣小城镇经济。力争“十五”期末,乡镇圩镇人口达到农村人口的20%以上。

40)积极改革城镇建设管理体制。按照建设市场化、经营社会化的总体方向,放开公共项目的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镇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城镇发展目标相适应、政府投入与市场补偿相结合的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

进一步深化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精简城镇管理机构,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以户籍制度和农民土地承包权流转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城镇土地使用效益;实行按居住地划分城乡人口,按职业确定身份的户籍登记制度,逐步实行城乡户籍管理一体化,鼓励和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聚集。推进城镇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五、科教兴县和可持续发展

1、科教兴县

4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单位为依托的创新体系,推动企业自办技术研究和开发中心,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放手发展民营科技,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科技合作和交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加速引进国外智力和技术,促进产学研三结合。建立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政府和社会的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增加科研开发资金,基本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社会融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鼓励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形成一批知识和技术创新基地。

42)促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抓好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引进和推广水果栽培、牧草种植、草食动物养殖技术,抓好农业科技示范。加速工业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产品结构,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换代,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

43)坚持教育的适度超前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确保义务教育经费到位;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办教育,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优化教师结构,引进竞争机制,做到公平竞争、择优上岗、能进能出,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采取重组和合并等方式优化教学网点布局,合理调整和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教育设施;大力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巩固“两基”成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强就业培训,建立劳动预备制度。

44)完善用人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和用好人才、吸引人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优化人才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着力培养一支农民企业家、私营企业家和经济管理人员的人才队伍,实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收入分配制度和聘任制人才任用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建立高科技人才激励机制,规范人才市场,实现人才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

2、可持续发展

45)控制人口增长。继续加强计划剩余工作,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促进优生优余,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调整人口分布,重视老龄保障。继续实行党政领导责任制,改进和完善计划生育管理,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把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与扶贫、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转变城乡居民生育观念,重点加强农村、贫困地区、城镇个体户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加强生殖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和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提高和改善计划生育、优化优育的科技水平和设施条件。

4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集中力量解决危及人民生活、危害健康、严重影响景观、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问题,促进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十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万亩。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控双达标”成果,推广清洁生产,执行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关停污染严重的“五小”企业及通过治理仍不能达标的企业,取缔各类非法采矿行为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小采矿点。加大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综合治理,至2005年工业“三废”处理率达100%。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促进生态平衡。

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47)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强化各级行政部门的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转变工作作风,增强工作透明度,精简人员机构,建立政务公开、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

48)综合运用计划、财政、价格、税收等手段,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转变财政职能,细化财政预算积极培植财源,改善财政结构,加强税收征管,防范财政风险,逐步建立规范的公共财政框架。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积极发展为高新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服务的风险投资机构和投资基金。健全市场规划,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行为,放宽市场准入限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49)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以主导产品和骨干企业为龙头对国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形成一批主业突出,跨地区、行业、所有制的企业集团。按照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国有企业和公司制改革,放开搞活国有企业。建立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机构,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水平,优化国有资本的配置结构。

3、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0)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为重点推进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社保基金,强化社保基金收缴力度,建立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不断提高养老和失业保险参保率。实行最低工资保护线制度,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社会福利、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完善保障基金的运营和管理。

坚持以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为基础,探索和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充为辅、国家政策扶持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健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服务体系。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支持残疾人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4、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51)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把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作为重点,力争“十五”期末,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有经济的比重达到90%以上。加强政府引导,在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的竞争力。加强引导和教育,着力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素质,鼓励其摆脱家族式、封闭式管理模式,大胆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管理方法,合理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制订中长期规划,正确谋划企业发展方向,合理配置要素资源,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多领域的建设,引导其积极参与公有制经济结构调整;积极鼓励投资各类市场及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引导其不断开拓领域,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非公有制企业集团;扶持一批科技型非公有制企业,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及高附加值产品;支持私营企业开办出口业务,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发展水平;规范私营企业行为,促进其合法经营,照章纳税。

七、对外开放

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带动”战略,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52)创造公平竞争氛围,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放宽、用足用活有关政策,取消各种不必要的行业准入限制,加强配合,搞好服务,扫除障碍,放手发展。在项目立项、办证办照、银行贷款、税费征收、水电供应、经营场地、户籍管理上,以方便快捷为原则,根治“散、乱、差”现象,推行“一站式”集中办公制度,实行“公示制”和“承诺制”,做到办事程序、规章制度、收费项目及服务公开化、规化、标准化。建立健全投资者投诉、评价投资环境和评议政府工作人员制度,保护投资者和合法权益,建立规范的收费管理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坚决查处各种违规收费行为。

53)改进招商方式;坚持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方针,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形式,着重招大公司、大项目,采取大型招商活动、小型专业团组和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山人才招商、项目招商和环境招商。努力开辟利用外资新路子。积极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开发、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利用我县承接沿海与内地区位优势和劳动力、土地、水、电、原料等生产要素成本低的优势,主动吸纳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外资企业的投资转移,借助外资着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加工深度。

八、人民生活

54)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步伐,积极扩大就业。一是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其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业以及第三产业。二是大力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沿海和海外的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业,使其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三是着力抓好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健全劳动力市场,把多途径组织劳务输出当作发展地方经济的重大措施来抓,加强政府对劳务输出的服务,努力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十五”期间,力争有60%以上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

55)实施好再就业工程。建立阶段性就业制度,发展弹性就业形式,发展和规范劳务中介组织与劳动力市场,晚上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向选择的市场就业新机制。推行劳动合同制、岗位竞争制、岗位招聘制、优化组合制等就业制度,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引导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和支持失业、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建立职工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机制。规范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56)完善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大公益性事业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重点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国民体质。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

57)抓好扶贫开发。继续实施扶贫工程,增加扶贫投入,加大扶贫力度,搞好以工代赈,改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居住区特别是库区和边远山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交通、通信、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电视”目标,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和抗灾能力,巩固脱贫成果,遏止返贫现象。坚持开发式扶贫,充分利用现有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培育地方特色经济,推进优势资源合理开发和深度加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九、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58)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为了确保“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动脑筋,把握方向,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和敢于跨越的观念,提高执政水平,增强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能力。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切实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和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发展思路,形成发展合力。加强党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59)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肃的政治斗争,要从全面的、战略的政治的高度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坚持不懈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惩治腐败分子。进一步落实和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坚持用餐“三项制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会计委派、政务公开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五大制度,加强群众监督,重视和发挥新闻舆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作用。

60)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弘扬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苏区优良传统教育,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四有”新人。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大力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为载体的精神文明成见活动。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事业投资体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弘扬客家文化,扩大文化对外交流,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加强科技、体育、文化和青少年活动场所等文体设施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充实人民精神生活。

6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认真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机关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实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推进政治生活、经济管理的民主化,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加快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进程,使党和政府有效地领导和组织现代化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62)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县,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坚持公正执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建设一支清正廉洁、务实高效的行政执法队伍。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6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及时和正确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努力把人民内部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依法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坚决取缔邪教。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到基层,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和各种社会恶势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展望新世纪,描绘新蓝图,建设新兴国。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全县人民团结起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和任务,为建设“山清水秀、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人民富庶”的新兴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