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局 > 规划计划

兴国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汇报(2022年度)

访问量:

今年以来,兴国县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坚持“1234”工作思路(一条底线摆首位,两项工作抓全年,三份清单有序推,四大行动促提升),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再上新台阶,促进脱贫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更上一层楼。目前,全县脱贫28718122986,监测对象21639243,已消除风险12785499、未消除风险8853744。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责任落实更加有力,巩固拓展步履坚实

全面扛起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压紧压实各方责任,以更加扎实的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以更加积极的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夯实主体责任。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内化于心、落实于行。全面梳理11类责任主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主要职责清单,构建了职责清晰、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头部署推动今年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县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调度会等43次,谋划、调度、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县四套班子领导经常深入乡村一线,开展调研指导,现场解决问题。

2.压实部门责任。充分发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先后召开行业部门工作联席例会9次,统筹部署调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持续压实行业部门责任,细化行业帮扶直接责任人责任、每月至少调度1次行业帮扶工作等7条行业部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主要职责清单,坚持每月有工作要点、季季有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三落实一巩固凝聚起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强大合力。目前,全县下发每月工作要点11期、每季度工作重点4期。持续夯实基层基础,304名乡村振兴信息员工资782.6万元由县财政统一保障,每人每月提高到2600元。

3.抓实帮扶责任。持续稳定县四套班子领导挂点联系65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调整优化驻村工作队队伍结构,强化驻村工作队管理,建立乡镇每周2次抽查、县级周随机、月覆盖的驻村干部常态化督查机制,每年为全县乡村振兴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给予适当工作经费和生活补贴,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全县4812名帮扶干部按照要求入户走访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其中1195名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乡村振兴工作组结对帮扶2163户监测对象,做到工作不断档、帮扶不松劲。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干部业务培训,举办乡村振兴干部培训213.9人次,其中驻村干部63690人次

4.做实督促指导。对标市级“2+4”督导重点,结合每月工作要点、季度工作重点、各级反馈问题等三份清单,制定了14项县级挂牌督办情形,常态化深入乡村发现问题,并指导整改、跟踪问效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统筹中办督查、国务院大督查、国家和省对市县考核评估反馈问题、省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暗访督导发现问题、审计发现问题及“12317”防止返贫监测和乡村振兴咨询电话投诉发现问题等问题整改,按照共性问题照单全收、个性问题举一反三原则,坚持举一反三抓整改、标本兼治促提升,实现各类问题动态清零。目前,48个国家和省对市县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全部完成整改,2“12317”平台受理投诉举报件有效办理。

二、政策落实更加精细,四项保障全面提升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优化调整了产业、就业、教育、健康等8大类帮扶政策,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不断提升群众认可度

1.多点发力保障教育帮扶。紧扣脱贫户或监测对象家庭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目标,建立双线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加强动态监测及数据比对,持续保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失学辍学常态清零。全县6-15周岁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实名登记868人,其中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共计843人,延缓入学25人。持续优化学生教育资助工作流程,实行两下两上数据反馈机制,有序推进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类学生资助政策落实2021-2022年资助学生8.92万人次,发放资助金(含助学贷款)1.06亿元

2.多维推进保障健康帮扶。持续夯实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全县签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29740人,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4种重点慢性病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16198人,履约率达100%。加强公有产权村卫生室管理,规范科室设置、功能分区和人员去向公示,全县294所公办村卫生室全面落实村医坐诊巡诊,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所村卫生室落实了医保定点村卫生室医保即时结算。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动员行动,全县32416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享受资助参保政策99858人自行缴纳医保,实现100%参保。严格执行统筹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待遇政策,按规定落实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全县41家医保定点医疗机构、157家医保定点药房、652家医保定点村级卫生室,全部实现一站式结算。

3.多措并举保障住房安全。实行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和农户住房安全常态化巡查,建立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月报制度,重点监测使用年限超过30年、实施危房改造维修加固、房屋安全等级鉴定为B级以及住房周边场地环境存在安全隐患房屋,发现一户、解决一户,销号一户,确保所有保障对象住房安全。全县3887户农户纳入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加强农村自建房安全宣传工作,印发农村自建房安全常识宣传页15强化农村保障房巡查监管,实时掌握保障房动态变化,及时安置符合条件的对象或因灾因困难无房居住的对象入住保障房。

4.多管齐下保障饮水安全。安排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201137万元,实施长冈乡大塘村管网延伸工程和南坑、古龙岗等乡镇集中供水补充水源工程,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投入1.8亿元,实施社富、南坑等18个乡镇供水主干管网建设、水厂提档升级改造,全面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以行政村为单位,投入60万元对全县农村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水质情况进行检测,实现水质检测全覆盖

三、返贫底线更加牢固,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始终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头等大事,不断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全力化解疫情灾情影响,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1.持续抓牢监测帮扶。聚焦监测、帮扶、退出三个环节,严格落实每月监测会商、每月信息比对、每月研判处置工作机制,完善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摸排、部门筛查预警等三线常态化监测方式,创新实行乡镇党委书记带队入户现场核实分析研判机制,分层分类制定帮扶措施、跟踪帮扶效果,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能消则消。通过生活状况、政策落实、家庭收入等方式,5月、10月开展了两轮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做到监测对象更加精准、帮扶措施更加到位、风险消除更加规范。投入788.45万元购买防贫保险,联合碧桂园集团出资30万元推出顶梁柱公益保险筑牢防止返贫致贫防线2022年新增监测对象5562453消除风险109472

2.扎实做好后续扶持。健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点长制长效管理机制,印发《兴国县2022年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方案》,出台点长和专职管理人员考核细则,明确点长工作职责、任务清单,落实点长月调度帮扶干部双向帮扶制度,制定安置点专职管理员职责,稳步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各项工作。投入670.66万元进一步完善安置点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持续增加搬迁群众收入,开发就业帮扶车间8家,设置九员三岗公益性岗位175安置点周边流转土地50开发6微田园,帮助201户搬迁户提高种养收益,制宜、分批分次提升打造29个易地搬迁安置点,逐步实现全县12726481搬迁群众安居乐业。

3.有效化解疫情灾情影响。全力应对疫情、洪涝和旱灾,持续开展疫情灾情应对调度,出台应对举措,通过调整补助上限、降低起补门槛、恢复奖补种类、补充奖补项目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产业奖补政策,积极引导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发展千家万户产业,累计发放到户类产业奖补2.86万户次3509.95万元,同比去年增加1380.42万元、增长率达64.82%。投入4312.86万元,全面落实水稻、蔬菜、烟叶、生猪、肉牛、灰鹅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帮助农户及经营主体减少损失1328.69万元。持续加强脱贫人口劳动力就业信息监测,全面排查未就业、务工回流等人员,想方设法帮助稳住岗位、稳住收入。加大消费帮扶力度稳定12家专馆、3家专区正常运营认定供应商36家、帮扶产品691销售帮扶产品3.87亿元,机关企事业单位采购帮扶产品7873.64万元。扎实开展因灾影响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安排中央水利抗旱救灾资金项目81837万元,采取延伸供水管网和打大口井、公共深水井等方式,全面保障受旱情影响饮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用水。

四、群众增收更加持续,两个高于稳步实现

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增收途径不减、增收效果不降,全面实现两个高于目标。

1.培育产业增收动能。投入8934万元实施51个农业产业发展项目,累计建成规模大棚蔬菜基地852.33万亩,全面示范推广主导品种芦笋种植,种植芦笋5160亩,成为全省面积最大、品质最好的芦笋生产县。积极开展品牌创建,今年新增认证富硒农产品10个、绿色有机农产品1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2个农业基地3个单品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质量检测持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经营主体1094个,其中龙头企业16个、家庭农场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33个、创业致富带头人836人,建成村级扶持产业基地601个,累计联结带动脱贫人口10762。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今年新增贷款28861.41亿元,累计发放脱贫人口脱小额信贷49042.3亿元,贷款余额获贷比达15.88%进一步规范村级光伏帮扶电站收益分配和运维管理,光伏收益资金全部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小型公益项目建设、资产收益分红,建立光伏运维管护员日排查、第三方运维公司管护、主管部门考核机制,全县398座村级光伏电站发电产生收益2474.68万元,设置公益性岗位3012个。

2.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帮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端稳就业饭碗投入1500万元建成省首家数字人力共享中心,线上线下动态传递就业信息,举办招聘会70余场,发放《2022年重点企业用工信息汇编册》4万余份,开展各类培训3100人,发放交通补贴3.6万人1641.57万元,全县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68650人,同比2021年增加2669人、增长率4.8%持续培育、发展和提升就业帮扶车间,12家园区企业与18家就业帮扶车间实现订单合作,85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劳动力1065人就近就地就业。鼓励和扶持脱贫劳动力、监测对象劳动力创新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贴息贷款503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44万元。加大各类岗位统筹使用力度,健全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在岗领补、有序退岗管理机制,全县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5303,较2021年增加169全面落实雨露计划政策,发放雨露计划补助8850人次1338.15万元

3.兜牢保障增收底线。对符合参保条件的脱贫户、监测对象,由政府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全县共代缴保费58135581.35万元,代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3980万元。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机制,全县农村低保对象1402430660(其中脱贫户902120845,监测对象15224706,农村特困人员2770继续提高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救助补助保障标准,出台了《关于做好2022年城乡困难群众提标提补工作的通知》,落实提标提补9.64万人次441.94万元,发放农村低保补助1.4亿元、农村特困人员补助2587.9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135111486.2万元、临时救助3558人次460.5万元,其中对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增发一次性生活补贴1625.43万元。

五、乡村活力更加迸发,全面振兴成效显著

继续实施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构建相互支撑、融合互动的治理体系。

1.资金资产用好用活。统筹整合涉农资金3.89亿元,批复项目550个,其中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达56%扎实做好项目申报入库程序,完善项目预算评审,加快项目实施,做到早开工、见实效。强化项目库管理,严格项目申报流程,规范项目入库程序,持续保证项目库质量和数量。有序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建设,按照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100万元、50万元的比例,投入1.69亿元提升65个省、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全面梳理2013年以来扶贫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情况,全县36.28亿元扶贫资产颁发身份证,其中到户类资产6.85亿元,公益性资产24.6亿元,经营性资产4.83亿元,分类建立资产管理台账,落实好资产管护责任人,做到真管、常管

2.乡村建设有声有色。深入挖掘村庄产业、文化、生态等特色优势,安排资金8150万元有序推进31个示范样板村建设。投入真金白银开展农村房屋突出问题整治提升,累计整治赤膊房”1.2万栋448.96平方米、拆除空心房840088.75平方米,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体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治理三大革命按照“1+1+1+N网格化管理模式全县以村为单位划分建立1469个网格通过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AI技术,做到网格落实快、预警反馈快、整治效率快,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更加完善;采用EPC模式,投入3.96亿元实施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建成17个乡(镇)圩镇污水处理设施改扩建、4个圩镇新建设施、34个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和国控断面附近4个村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开展问题户厕整改,积极开展改厕样板示范创建,完成问题户厕整改2883户,25个县级改厕样板示范村基本成型。

3.乡村治理共建共享。全面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小微权力、村级事项、公共服务等各类清单,在全省率先推行文明幸福卡家庭积分制,明确了37种积分活动和16种扣分行为8.6万多户家庭积极参与,开展集中兑换296场次。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科学构建一站多点格局,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20个,延伸领域建设示范点6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心三级平台全覆盖。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农村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先后创建龙口镇文院村、埠头乡垓上村、长冈乡塘石村、高兴镇长迳村等4个全国文明村镇,长冈乡、潋江镇、茶园乡茶园村、均村乡高溪村、杰村乡含田村、潋江镇五里亭村等6个全省文明村镇,高兴镇文溪村党支部书记刘正平、潋江镇五里亭村党总支书记曾庆龙被选树为2022年省级乡村振兴担当作为好支书

六、创新举措更加务实,有效衔接提质提效

为全面破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问题,我县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探索新思路、创造新举措、研究新办法,全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1.创新实行乡镇党委书记带队入户核实分析研判机制。立足未贫先防,创新实行了乡镇党委书记带队入户现场核实研判机制,由乡镇党委书记带领驻村领导干部、乡村振兴工作站业务骨干、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下沉村组一线,常态化入户现场核实研判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摸排、部门筛查预警的线上线下三线预警信息,逐户分析、重点研判农户收支、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持续巩固、返贫致贫风险点等情况,实行一户一议、一户一策,现场研判处置工作,做到前端有眼睛动态监测,后端有大脑核实研判,着力构建防返贫监测的铜墙铁壁

2.“数字人力助就业,智慧帮扶促增收。积极跑争资争项,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占地1300m2省首家数字人力共享中心,以渠道、推广、服务三大创新,组织县域57家入规入统企业对接入网,依托一图一码一云数字化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通多方信息互通渠道,促进就业信息动态传递,通过建立一窗一站一中心实体交流互动平台,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保障,多管齐下确保促就业、稳就业、保就业目标实现线上线下合力促进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就业,尤其助推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就业增收。

3.“血源培植鼓起脱贫群众钱袋子聚焦实现两个高于目标,坚持把增加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收入作为根本之策,通过调整优化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兜底等8大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帮扶政策输血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创业三业帮扶力度造血统筹完善防贫保险、农业保险和顶梁柱保险三大保险补血利用屋场会、小组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三讲一评感恩教育活动激发动力活血多措并举培植血源,鼓起脱贫群众、监测对象钱袋子

4.“5G+”引领农业产业新价值。依托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兴国县拓诚农业蔬菜基地新建成集生产监控、数据展示、指挥管理、产品溯源、线上销售等功能为一体的5G+智慧农业示范平台项目,云上精细化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双提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直接带动517户农户户均增收0.8万元(其中脱贫户和监测对象56户),每年按照不低于入股资金的10%分红村集体(每年20万元)。加快芦笋全产业链发展,打造芦笋科研试验示范基地,积极开发芦笋系列精深加工产品,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经济效益不断提升

5.活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示范区。深入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禀赋,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科学保护利用、做强研修研学、延伸产业发展的方式,全力打造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示范区。科学保护利用红色遗址、革命旧居,深入挖掘研究,探寻文物遗址背后的故事,以文艺创作的形式赋予红色文化新内涵干部研修学生研学为主抓手,做大做强研学研修相关业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社会效益用好的红色资源,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发力,催生了红色动漫、文化创意、文艺创作等一批新型红色文化业态,用新业态、新产品、新形式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创作的大型兴国山歌剧《老镜子》荣获江西省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