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今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乡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工作机制,细化工作举措,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一)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1.抓实监测帮扶,守牢返贫底线。聚焦监测、帮扶、退出三个环节,常态化坚持监测会商、信息比对、研判处置,确保从发现风险线索到识别纳入不超过15天。积极推广使用全省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业务新系统,第一时间入户核实推送信息,及时将符合监测条件的农户纳入监测对象,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达到风险消除条件的按照程序标注风险消除。2024年以来全乡新增监测对象6户23人,消除风险3户14人。
2.狠抓落实政策,提升脱贫成色。一是落实教育帮扶。实行乡村和学校“双线”控辍保学管理机制,采取劝返、送教上门或就读特教学校等方式保障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不失学、不辍学。今年来共发放学前教育补贴115人8.6万元,义务教育补贴682人41.26875万元。二是筑牢健康帮扶。开展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排查行动,全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达100%。三是保障住房安全。全面加强脱贫户、监测对象和特殊群体住房安全保障每月动态监测。投入补短板资金3.4182万元,摸清和解决住房问题,持续改善生活场景,提升住房环境,确保房屋安全。四是提升饮水安全。坚持做好饮水安全动态排查监测,对全乡12个行政村集中供水水质情况进行全面检测,水质均达标。建立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安全饮水动态监测台账,有效保障饮水安全。五是强化兜底保障。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机制,全面落实困难群众提标提补政策。今年来,为全乡497 户930人低保对象发放补助356万元,为130名农村特困人员发放补助104.16万元,为408名残疾对象发放“两项补贴”45.68万元,为14 名重度失能残疾对象发放居家照料补助 0.84万元,为37户困难农户发放临时救助7.94万元。持续落实易地搬迁安置点“点长制”,“点长”坚持每月深入安置点进行调度,进一步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增强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强化“三业”帮扶,稳固增收步伐。一是发展到户产业。逐户发放政策宣传册,积极引导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发展千家万户产业,发放两批次到户类产业奖补478户次50.371万元。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对有小额信贷需求且符合条件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加大政策宣传,积极帮助其申报小额信贷,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二是扩宽就业渠道。多措并举促进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全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就业3479人。严格落实只增不减要求,设置公益性岗位288个,2家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脱贫人口11人就近就地就业,发放第一批交通补贴1927人次92.23万元,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215人次65.4万元。三是落实创业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优先帮扶自主创业的帮扶对象和吸纳帮扶对象稳定就业的能人创办实体,及时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政策。
(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1.壮大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加速跑”。做好“土特产”文章,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依托我乡富硒土壤优势,持续发展壮大油茶、红薯、火腿等优势农业产业。大力推行“良种良法”,加快油茶低产林改造,有序推进茶油小作坊规范提升,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打响茶园山茶油品牌。扶持蜜薯、生姜、鹧鸪等为代表的特色种养业发展,通过村社共建、村企联建等模式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结合“十八排”景区,探索规划、保护、开发新路径,促进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让绿水青山为茶园创造出“金山银山”。
2.推进乡村建设,赋能和美乡村“全域美”。一是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坚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整治“三大革命”,坚持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制定网格责任化分工,压实乡村网格化责任,常态化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大力开展美丽村庄和美丽庭院建设,同时,继续抓好圩镇整治提升,规范日常经营管理,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和居住环境。乡村面貌得到稳步改善。二是纵深推进乡村治理。以基层党建为抓手,促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自治能力进一步提高。落实开展好“四议两公开”“屋场会”议事等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方式,依托道德“红黑榜”、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超市等载体,形成良好风尚。德治成效进一步凸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改革,大力倡导简约适度婚俗理念,积极培树文明健康婚俗文化,常态化挖掘低价彩礼零彩礼的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婚嫁彩礼呈下降趋势。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及农家书屋,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法治基础进一步夯实。按照“1+N”的形式健全基层法治体系,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农村“法律明白人”在乡村法治中的重要作用,以“八五”普法为指导,不断推进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3.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上新台阶。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33.4万余元用于7个项目建设,以项目推动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三)扎实推进2024年茶园乡民生实事票决项目
2024年3月,经茶园乡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票决,确定实施豪兴至教富双车道改造、茶园一桥至茶园中学道路白改黑、体育场维修、六科四锡组滑坡治理工程、导林寺至孔目村公路防护栏等共5个项目为2024年茶园乡民生实事项目。我乡牢固树立群众第一、民生优先的理念,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民生实事建设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挂图作战。调整充实由乡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民生实事建设工作专班,对民生实事项目亲自研究谋划,抓推进、抓落实。坚持定期召开工作调度会,对5个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逐个进行调度和分析研判,确保按时按质推进。
2.严格施工标准,守住安全底线。充分发挥政府监督职能,强化监督力度,督促各责任人对照目标任务狠抓项目进展和工程质量,确保项目建设的每一环节都符合规范、满足要求,推动票决项目及时推进、顺利完成。
3.强化沟通协调,锚定目标攻坚。对上积极沟通、报告与协调,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对内密切协作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把工作抓好抓实,对建设单位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实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对未完工的民生实事项目重新倒排工期,逐个研究分析,在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督促建设单位优化工作方案,科学组织,增派人员、攻坚克难,抢时间、赶进度,全力争取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目前,票决的5个民生实事项目稳步推进,六科四锡地灾防治工程顺利完工,豪兴至教富双车道改造项目如火如荼,茶园一桥至茶园中学道路白改黑、体育场维修、导林寺至孔目村公路防护栏有序实施,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民生实事具体进展情况如下:
(1)六科四锡组滑坡治理工程
目标任务:投资206万元进行地质灾害点整治,建成可改善四锡组9户42人的居住环境,避免风险隐患。
完成情况:已完成
(2)导林寺至孔目村公路防护栏工程
目标任务:投资8.5万元修建公路防护栏500米,改善孔目村341户1425人生产生活条件,为交通出行提供安全便利。
完成情况:已完成
(3)豪兴至教富双车道改造工程
目标任务:投资1300万元进行双车道改造6.7 6公里,改善豪兴村、教富村、里溪村1360户5753人生产生活条件,为交通出行提供安全便利。
完成情况:该项目于2024年4月20日正式开工,现项目已完成路基工程已完成97%、路面工程已完成35%、涵洞工程已完成100%、绿化工程已完成88%,总工程量已完成60%,预计2025年4月可全面完工通车。
(4)茶园一桥至茶园中学道路白改黑工程
目标任务:投资146万元铺设4CM细粒性沥清混凝土,改善茶园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及附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交通出行提供安全便利。
(5)体育场维修工程
目标任务:投资123万元进行拆除围网,新建塑胶跑道,安装球架,高杆照明灯等,改善茶园中小学、幼儿园师生及附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体育健身提供安全便利。
完成情况:茶园一桥至茶园中学道路白改黑工程和体育场维修工程都属于美丽圩镇项目,由于上级资金拨付进展缓慢等原因,这两个项目暂时还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下一步我们将及时对接上级主管部门,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相比,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和薄弱环节,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乡村建设不平衡,村与村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业产业链不完善、附加值不高等。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们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持续守牢返贫底线。严格落实5年过渡期要求,坚决做到“四个不摘”。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扎实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工作,以家庭为单位,对12个行政村的所有农户,按照我省确定的2024年防止返贫监测范围(8500元),综合考虑农户收入、合规自付支出、突出困难问题和自主应对能力进行综合研判,及时将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户识别为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确保应纳尽纳,切实防止“一兜了之”、搞“体外循环”。分层分类制定帮扶措施、跟踪帮扶效果,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应消尽消,切实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全面落实市委主要领导调研茶园指示精神,结合茶园实际,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学习工业化、网络化、市场化的思维,深入推进油茶低改新造、加工销售、油茶民宿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拓宽产业链条,推动油茶产业与精深加工、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产业深度融合,着力构建现代油茶产业发展体系,朝着设定的油茶目标阔步迈进,让山坡栽满“摇钱树”,山沟变成“聚宝盆”,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3.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完善乡村治理“积分制”“清单制”等激励措施,将更多与农户相关的内容列入“积分制”项目。进一步完善村民理事会等协商自治机制,探索“三治”融合新路径。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加大对农村高价彩礼、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的治理力度,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4.加快建设和美乡村。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村庄基础设施。深入开展美丽村庄建设,常态化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口、村内、村庄周边及房前屋后整治,不断提升村庄绿化、污水净化、路灯亮化水平。落实落细“五定包干”村庄长效管护机制,持续推广“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平台,常态化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