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点领域 > 重点民生领域信息 > 义务教育

兴国县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2020-2022年)

访问量: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探索信息化背景下育人方式和教研模式等重要任务,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以下简称“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制定我县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支撑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总体目标

2022年,基本实现“三个课堂”在全县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得到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持续优化,学校办学水平普遍提升,城乡、校际差距有效弥合,推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应用模式

“专递课堂”强调专门性,主要针对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缺少师资、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采用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利用互联网按照教学进度推送适切的优质教育资源等形式,帮助其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名师课堂”强调共享性,主要针对教师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通过组建网络研修共同体等方式,发挥名师名课示范效应,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动的新形态,以优秀教师带动普通教师水平提升,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共享,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名校网络课堂”强调开放性,主要针对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之间教育质量差距的迫切需求,以优质学校为主体,通过网络学校、网络课程等形式,系统性、全方位地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国范围内共享,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普及“专递课堂”

依托县教育城域网和“兴教云课堂”平台,充分发挥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辐射作用,推广“中心校带教学点”“名校带分校”“强校带弱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建立由一个主讲教室及多个听课教室组成的“专递课堂”。做好“专递课堂”师资配置、课程开设和学情采集,为中心校适当增加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教师,组建以正高级教师、省级特级教师和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名师团,开展送教到教学点活动,主讲学校和所辖教学点统一安排课表,做到常态化应用。

2020年底前完成全县教学点“专递课堂”全覆盖,依托“兴教云课堂”平台实现与“赣教云课堂”平台对接,按要求汇聚相关数据。到2022年底,实现基于教育省域网和高质量班班通基础设施,探索网上专门开课或同步上课方式,切实解决好教学点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课的问题。

(二)重点建设“名师课堂”

充分发挥正高级教师、省级特级教师和省市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示范作用,依托“兴教云课堂”平台开设“名师课堂”,将传统线下的示范课、公开课上传至线上“名师课堂”,面向全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沉淀县级优质教育资源,帮助更多教师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整体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020年推动全县正高级教师、省级特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每人每学年在“名师课堂”开展示范课、公开课及网络评课、研讨活动不少于1次。推动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名师课堂”建设。

2022年底,实现全部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和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常态化开展在线直播教学活动,彰显名师风范,发挥专业示范引领作用。

(三)积极打造“名校网络课堂”

总结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育教学的经验,由县教研室统筹安排线上教学计划,县电教室统筹制定课程录制计划、搭建录播系统、组织优秀教师摄制同步网络课程,通过教研部门对学科内容的审核和电教部门对录制技术审核之后,依托“兴教云课堂”平台实现全县共享。到2022年底实现全县不少于10所中小学校建设“名校网络课堂”实验校,使优质课程资源系列化,整体形成全县中小学线上教学、教师使用资源和学生线上学习的“三个常态化”应用,实现面向农村边远学校和教学点常态化开展“双师”教学服务,努力实现“互联网+教育”新常态,走出一条中部地区依托教育信息化加快教育现代化的新路。

五、实施安排

(一)启动实施(2020年10月)

1.制定《兴国县推进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2020-2022年)》。(责任部门:电教室)。

2.将“三个课堂”建设应用纳入全县教育信息化总体部署,在推动教育城域网、校园网和高质量“班班通”建设中,一体化推进“三个课堂”建设应用。(责任部门:电教室

3.对正高级教师、省级特级教师和省市两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名单进行汇总备案,组建县名师团队。(责任部门:教育股、人事股、教研室、电教室

(二)推进应用(2020年10-2022年7月)

1.2020年10月中旬,各校根据本校和我县教育发展水平,结合教育信息化工作部署,制定本校“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激励机制,系统推进“三个课堂”应用。指导学校各年级结合实际,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加强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向全方位育人拓展,并制定“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的实施细则,使学校教学教研活动有章可循。(责任单位:教育股、教研室、财务股

2.各校按要求上报“名校网络课堂”授课教师名单。(责任单位:教研室、人事股、各相关学校

3.根据省厅出台的“三个课堂”建设技术规范、数据汇聚标准、网络课程录制标准、审核标准等,开展全“三个课堂”应用相关培训。(责任单位:电教室、进修学校、各相关学校

4.自2020年10月起,将“三个课堂”纳入中小学日常教学管理体系,统筹安排线上教学计划,组建研训团队,负责指导、把关、审核“三个课堂”各环节的质量效果,“三个课堂”应用提供教研支撑,做好“三个课堂”备课指导。(责任单位:教研室、各相关学校

5.2020年10月~2022年7月,组建学科课程内容和录制技术团队,对“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网络课程进行选题、指导课程录制并报省厅市局发布。做好“三个课堂”的技术支持,通过对“三个课堂”应用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实现对“三个课堂”应用效果的动态监管,辅助科学决策、支撑精细管理、促进精准教学。(责任单位:教研室、电教室

6.2020年10月~2022年7月,各校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三个课堂”在中小学的常态化应用,有效对接“兴教云课堂”平台,共同打造省、市、县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鼓励组建校际联盟以“联校网教”的方式开展“三个课堂”应用实践。(责任单位:电教室、各相关学校

7.自2020年10月始,根据省市工作部署,统筹安排各校参与“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的教师积极参加省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全员培训,重点解决在线授课、网络教研、操作实践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增强教师“三个课堂”应用的基础能力。(责任单位:人事股、电教室、进修学校

8.2020年10月-2022年7月,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三个课堂”网络安全责任。(责任单位:电教室、各相关学校

(三)总结提升(2021年~2022年12月)

2021年始,通过开展现场交流学习、论文评选、竞赛评比、督导评估等活动,对“三个课堂”应用进行分阶段总结提升。鼓励特色发展,不同学校要因地制宜、创新路径、分类推进,形成县域内、校域间“三个课堂”应用的新形态。(责任单位:教育股、督导室、教研室、电教室、各相关学校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必然要求,是推动课堂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促进育人方式转变,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的有效途径,各校必须高度重视,要加强领导和统筹,制订好实施细则,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二)加强保障。各校要肩负起主体责任,保障“三个课堂”稳定运行,进一步加大“三个课堂”建设与应用的经费投入,全力补齐农村薄弱学校和教学点在“三个课堂”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等方面的短板。各校接入教育域网,确保网络顺畅安全。

(三)督导考核。“三个课堂”应用纳入年度教育重点工作督导评价。将“专递课堂”主讲教师承担的授课任务、“名校网络课堂”授课教师承担的授课任务、录制人员承担的摄编工作、教研团队承担的备课与审核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计算,并在绩效考核、评先评优、选调进城、职称职务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按省厅市局工作部署将“名师课堂”中发起网络公开课的教研活动等同于省级公开课,纳入职称评聘认可的条件之一。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与“三个课堂”建设和应用,不断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