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指出,要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落实党的农村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要在队伍建设、工作方法、考评机制上下功夫,建强村级党组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赋能蓄力。
聚焦队伍建设,筑牢“红色根基”。富不富看支部,强不强看“头羊”。农村党组织队伍是农村工作推进落实的主力军,是农村群众的主心骨,只有坚持把打造过硬农村干部人才队伍作为重中之重,才能进一步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夯实组织基础。想要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队伍,首先要严把“入口”关,破除论资排辈观念,把能否带领党员群众致富作为选配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标尺,将那些信仰坚定、作风正派、有能力有愿望带领农民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党员选出来。其次还要疏通“出口”关,对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逐一“过筛子”,对一些不安心本职工作、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不满的村干部及时调整清理,以增强村干部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创新工作方法,开拓“红色智慧”。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农村基层党组织担负着直接联系、宣传组织、团结农民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农村基层的重要责任,其工作方法直接关系到方针政策能否落实落细,能否拥有良好的效果。要依据本乡镇、村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分类处理问题,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分流机制。探索建立以清单等方式规范公共服务事项,强化村级组织兜底服务、综合服务能力。探索推进村级数据资源建设,逐步实现村级组织工作数据综合采集、多方利用。疏通信息普及渠道,及时提供党在农村的政策方针、农业科技、市场供求等信息,为推动农村党员群众创业就业、致富增收注入新动能。
深化考评机制,点燃“红色引擎”。考核是干事的“指挥棒”,是成事的“助推器”。只有用好考核“指挥棒”,才能让想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拥有舞台,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真正为农村组织工作赋能。要完善以解决实际问题、让村民群众满意为导向的村级组织考核评价机制,坚决杜绝简单以“是否留痕”印证村级组织实绩的行为。借助多维度、多层次的考核方式,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真正把情况考查准确、考察全面。把日常考核做实,通过建立工作底单、定期开会研究、阶段性通报情况等方式,把日常考核情况记录下来,最终在年底归集使用。将考核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来发挥效力,做好考核“后半篇文章”。(作者单位:河北武强县委组织部)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