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结果公开 > 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兴国县2021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访问量:

兴国县2021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启之年,虽然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但以“六保”“六稳”为核心的一揽子刺激政策的实施,全县经济持续复苏,经济运行企稳向好。

一、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从发展势头看,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一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6亿元,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5.59亿元,同比增长23.2%,两年平均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28.86亿元,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8.8 %。三次产业结构为11.4:31.1:57.5

1.农业生产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6.5%。全县蔬菜播面4.11万亩、产量8.03万吨;家禽出笼322.07万羽,增长34.3%;禽肉产量6129吨,增长26.6%;生猪出栏6.47万头,生猪存栏40.51万头,增长46.8%,能繁母猪存栏4.02万头,增长55.4%

2.工业经济稳步复苏。一季度,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3.69亿元,同比增长23.7%,两年平均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9.3%,两年平均增长10.5%。从先行指标看,全县工业用电量5128万千万时,增长19.8%;其中,制造业用电量4061万千万时,增长18.98%。全县工业税收4.38亿元,增长1.49%,工业增值税1.26亿元,增长57.3%

(二)从市场需求看,快速回暖趋势明显

1.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5.9%,两年平均增长17.6%。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长82%(工业投资增长82%),第三产业增长17.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增长29%,非国有投资增长54.6%,其中民间投资增长62.7%。一季度,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12.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2.1%,两年平均增长42.2%

2.消费市场持续恢复。一季度,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67亿元,同比增长47.2%。分行业看,批发业增长75.9%,零售业增长29%,住宿业增长59.9%,餐饮业增长76.1%

(三)从经济效益看,总体发展平稳向好。

1.企业利润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县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7亿元,增长39.5%;实现利润总额1.94亿元,增长40.9%。分行业看,首位产业(含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及配套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增长38.02%,实现利润总额1.16亿元,增长10.5%

2.财税质量持续向好。一季度,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税收收入2.14亿元、增长0.4%,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66.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08亿元,增长5.3%;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4.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26.3%

3.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一季度,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6元,同比增长12.1%,两年平均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7元,同比增长18.2%,两年平均增长8.7%

二、需关注的问题

1.与全市及其他县区差距客观存在。全县一季度GDP增长18.8%,超过预期目标,总体实现稳中有升、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开局,但横向比较全市和其他县区还有一定差距,一季度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市及其他县区差距明显。

2.全县经济结构性矛盾需优化调整。一是全县三产占比大的经济结构受疫情影响更深。受春节前后“就地过年”疫情防控措施等因素影响下,全县消费市场“报复性”复苏预期降低,旅游产业复苏进程较其他县区相对滞后。二是工业短板还客观存在。一季度规上工业增速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增幅全市排位靠后。全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部分企业因原材料供应不足、用工存在缺口,强基倍增效果短期内还未显现。

三、下一步建议

1.持续优化环境,提升企业帮扶水准。在全面落实贯彻实施“六稳、六保”工作的前提下,继续开展好企业精准帮扶活动,全方位为企业(项目)提供保姆式、代办制、一站式服务,定期组织举办银企对接和大型招聘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资金短缺、招工困难等问题,强化要素保障。

2.早谋划早布局,抓好投资项目储备。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基础性工作,搞好项目的调研、论证,筛选一批建设条件成熟、可实施性高的项目。建立投资项目以及房地产项目摸底拟入库企业及项目清单,抓好项目入库统计工作,力促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3.优化市场供给,挖掘市场消费潜力。围绕“兴市、强商、旺客”目标,打造特色街区建设,形成以时尚消费、美食消费为重点的特色街区和夜间经济集聚区。创新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电商经济,培育壮大“宅经济”“网红经济”等消费新模式,充分释放消费潜能。

4.强化入规入统,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入统企业和项目是统计数据的载体,只有先入库,才有统计数。全县上下要共同发力,切实做好企业项目摸底工作,促进招商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尽快投产,持续推进“个转企、企升规、规入统”,实现应入尽入、应统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