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探索山区乡镇农业生产“大托管”路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作为全市农业生产“大托管”先行先试的“排头兵”,县政府高度重视“大托管”试点工作发展情况及落实成效,在2023年选定江背澄龙、社富横溪、埠头垓上、高兴文溪、长冈塘石等5个村作为农业生产“大托管”首批改革试点村且工作成效显著的背景下,2024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33个村,完成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面积11.79万亩、任务完成率104%,2025年将试点范围扩大到211个村,目前已完成示范面积15.28万亩。以“大托管”为抓手,有力推动了我县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经验做法先后在农民日报、江西日报等国家、省、市媒体报道。
二、工作措施
(一)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动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对2016年以前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完成提升改造1.5万亩,正在施工3.06万亩,2025年计划完成提升改造面积3万亩。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田块由零散到聚合,把细碎化土地整合成约2—3亩左右的田块,进行统一耕作,推动“小田变大田”。2024年全县已累计完成平整土地面积3.64万亩,2025年计划完成平整土地0.2万亩。
(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政策宣传、合同指导等服务,简化流转流程,统一使用标准合同,加强备案监管。县财政投入10万元,开发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子证照平台,可让农户线上查询自家土地确权情况,能明晰查询到承包地四至和空间坐标信息,从而消除群众顾虑,更好地破解土地流转难的问题。
(三)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县细化完善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通过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中央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资金,大力扶持开展托管服务、提升农机装备能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生产设施、运用新技术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四)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依托赣农服、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管理系统等平台,将全县25个机械化育秧中心、各类农事服务中心和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信息整合、共享,共同承担农资集采、协助田地整理、统一种植品种、提供技术指导、整合市场信息等,构建集“全程机械化与信息化服务,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农机维修保养与存放,农机人员培训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生产信息化体系。
(五)健全管理机制。建立由农业农村局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密切协作的联席会议机制,合力推动“大托管”工作提质增效。加强统筹谋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重点工作、推进措施等。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宣传、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更多农民群众、经营主体、服务组织让更多农户参与托管、受益托管。建立调度推进机制,加强实地调研指导,有效解决“大托管”的问题和困难。
兴国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