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农村产业发展受限问题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已纳入《兴国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点优化生态与产业协调。到2035年,兴国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0.312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3.360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95.19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在48.57平方公里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77亿立方米。
二、扶持发展绿色产业
当前绿色产业发展工作坚持全域发展理念,按照“村庄景区化、产业园区化、农旅文一体化”的思路,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集中资源力量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2021年以来统筹投入资金2.8亿元,有效提升打造崇贤“茶旅小镇”、龙口“启耀故里”等乡村旅游点和81个乡村振兴示范点,我县高兴镇、埠头乡、社富乡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睦埠、官田等20个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逐步实现连点成线、以点带面发展。全县培育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14个,累计创建省级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2个、4A乡村旅游景点1个、3A乡村旅游景点3个、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秋季精品景点线路4条,有效拓展全县农业休闲旅游功能。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序推进3条“四融一共”和美乡村示范带和4个精品示范点规划建设。2024年,通过激活沉睡资源+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发展乡村文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搭上“宅改”快车,通过有偿盘活闲置祠堂、附属老房及庭院等,实现变“废”为宝,建成“咸鸭蛋手工坊”“兴国提线木偶馆”“三僚堪舆文化馆”等展训基地,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持续传承,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展示兴国县传统文化亮丽名片。
三、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针对农业产业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政府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持续为农业产业注入金融活水。2020年-2024年,“农业产业振兴信贷通”累计贴息4655.28万元;“财农通”累计放出贷款2779笔计4.68亿元。2024年,发放创业贷款95人1280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17人8.5万元、交通补贴4.4万人2006.06万元。
四、提升村民技能和素质
2024年,遴选11人参与省级培训,2人参加省外培训(江苏南通、山西运城),49人参与县级培训,内容涉及粮油作物、蔬菜栽培等,围绕水稻、脐橙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2个,推介农业主推技术13项,培育科技示范户86户,推广水稻“三控”抗倒绿色节本增资技术、油菜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赣南地区大棚高温闷棚技术等,开展富硒蔬菜产业区域性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和省级芦笋科技综合体建设。通过兴国成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完成农机培训200人、经营管理型粮油培训100人。大力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动员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培训,共组织9名学员前往中国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学习。开展全县烟叶技术人员的管理培训7期、受训烟技人员260余人次;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7期,参训烟农1300余人次、参训务工人员1.5万余人次。全县组织开展各类型蔬菜技术培训19次,参与培训1070人次。
五、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目前正在计划申报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生猪、稻米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兴国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