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结果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1日在兴国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访问量:

——2024111日在兴国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兴国县人民政府县长   刘章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着力推进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市委“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决策部署,奋力拼搏、勇毅前行,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稳字当头抓发展,县域经济回升向好。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4%8.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10%91.4%,增幅均迈入全市“第一方阵”。投资拉动稳健有力。争取各类资金72.4亿元、同比增长8.1%,全市最大的跨区域水利项目平江灌区顺利获批,画眉坳独立工矿区改造提升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名单。3个省重点、24个省大中型、89个市“八大行动”重点调度项目均完成年度计划投资,泉南高速官田互通等一批重点项目顺利竣工,在全市项目大会战流动现场会名列第10,创8年来最好成绩。商贸消费稳步上扬。平固街历史文化街区盛大开街,全年开展促消费活动14场、发放消费券700万元。新增入规入统商贸企业59家,总量全市第2、增量全市第1,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绝对值及增速均列全市第4。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3.5%18.9%,增速分别列全市第2、第1。销售新建商品房4991套、45.2万平方米,去化率保持在合理区间。

精准发力强实体,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工业经济阔步前行。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7家、增速列全市第2,规上工业营收突破百亿大关,工业对GDP的贡献率由2022年的36%提高到60.7%,拉动GDP增长由1.8个百分点提高到3.1个百分点。兴家泰整家定制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晓明科技等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盘活园区闲置低效用地2077.7亩,腾换标准厂房10.9万平方米,新建标准厂房36.4万平方米,老园区雨污分流改造全面完成,经开区荣获省级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农业产业量质双升。粮食总产5.4亿斤,新增芦笋1380亩,新造油茶1.8万亩,收购烟叶3.3万担,生猪出栏59.6万头,灰鹅出笼351.8万羽。新增市级龙头企业4家,新认证富硒农产品3个、绿色有机农产品46个,社富乡成功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嘉香乐食品有限公司获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文旅产业提档升级。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兴国段)、温泉旅游度假村酒店、和睦片区五星级酒店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长征组歌》驻地震撼首演,精彩承办市第六届运动会,成功举办平川中学百年校庆、纪念毛泽东长冈乡调查90周年座谈会等重大活动。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永丰镇果溪村获评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长征先锋》荣获第一届“江西省文艺创作奖”,红兴谷研学旅行营地入选“全省十大先进红色教育培训机构”。全年旅游接待人数与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6.4%38.8%

改革创新求突破,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供销社改革有序推进,农业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乡镇“一级财政”试点、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工作取得实效。田庄上养老中心入选民政部第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夕阳红养老公寓医养结合典型经验获国家卫健委推广。科技创新赋能增效。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入选“苏区之光”人才计划1人,引进国外高端人才3人、创历史新高。实施南方水泥等技改升级项目19个、总投资10.4亿元,兴氟化工重大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获市级批复。新增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14家,增量列全市第2。金电电子认定为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国泰特种化工获评2023年省大数据示范企业。营商环境更加优化。210项权力事项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1924项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224项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扎实推进“县乡同办”等改革,设立经开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企业帮办窗口,26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园区事、园区办”。常态化落实政企圆桌会议、“亲清潋江”政企餐叙等机制,累计兑付惠企资金2亿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2.3亿元,解决企业融资需求20.9亿元。

建管并重促提升,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实施城市能级提升项目37个,7个老旧小区改造、富源街片区棚改、体育公园提升等项目全面完成,开展城市主干道立面整治15.5万平方米、“白改黑”22.7万平方米、雨污分流32.2公里,新改建小游园、小广场15处,新增停车位1300余个。乡村面貌更加靓丽。投入资金4.6亿元,接续推进第二批13个美丽乡镇、25个示范村(带)和52个自然村点建设,乡村环境持续提升。获评全省美丽乡镇建设先进县,南坑、长冈获评国家卫生乡镇,高兴、埠头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乡镇,龙口睦埠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兴莲官田等20个村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PM2.5PM10、优良天数比例实现“两降一升”,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9.2%。地表水、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省监测断面水水质全省“第一方阵”。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196亩,东村乡矿山修复市场化经验在省级推广运用,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5平方公里,获评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

坚持不懈惠民生,幸福指数稳步攀升。脱贫成效持续巩固。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消除风险14266024人。连续6年获得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考核“好”的等次,代表全省“零问题”通过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省际交叉检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36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4400余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000余人。投入11.6亿元实施校建项目92个,新增学位(园位)8500余个,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人民医院传染病楼主体完成封顶,南坑卫生院竣工投入使用,嘉和医院等5个医疗卫生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全县4所二级以上医院DRGs综合排名均列全省第一方阵。社富等3所乡镇敬老院改扩建项目顺利完工,完成192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平川社区获评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各类风险防范有力,全县生产安全事故亡人数同比下降40%,江山一品楼盘化解经验入选全国房地产领域问题处置和积案化解典型案例。持续推进“八五”普法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领域违法犯罪行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增强。

动真碰硬转作风,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把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化主题教育,落实“四下基层”要求,扎实开展“提素质、改作风”专项行动,转化调研成果35个,检视问题12个并全面完成整改销号。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查处政府系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323人。自觉接受县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05件、政协委员提案165件,办复率达100%。加强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推广使用,办理群众投诉75件。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潋江镇获评全省第一批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乡镇,长冈乡被命名为“江西省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示范点”。高标准完成民兵训练基地全国性示范任务,扎实推进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双拥共建、统计调查、退役军人事务、审计、应急管理、人防、消防救援、外侨、民宗、烟草、气象、红十字、科协、通讯、残联、工商联、工青妇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惊涛骇浪从容渡,风雨无阻向前行。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加强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民政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自然资源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国家部委无私关爱、倾情帮助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各条战线辛勤工作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领导、老同志,向驻县部队、公安干警、消防队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兴国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绩难能可贵,各类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受宏观形势影响,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实体经济较为困难。与全市一样,个别经济指标未能实现预期目标。二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尚不牢固,项目转化率还不够高,支撑赶超发展的新动能还不够足。三是欠发达的基本县情仍未根本改变,公共服务供给落后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四是少数干部的素质、能力、作风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政府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省委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和市委“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切实推动产业升级、增强经济活力、改善社会预期、防范化解风险、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工业强城乡美百姓富作风好的“模范兴国”,再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6.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稳中有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市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固本兴新,推动工业经济新跨越

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3”行动计划,力争年内新增营收超10亿元企业1家以上、规上企业15家以上、规上营收增速13%左右。

实施首位产业强链延链行动。探索“链长+链主”“链主+基金”“链主+平台”模式,“一链一策”推动含氟新材料、新型显示模组、牛仔三大产业集群发展。聚焦无机氟化盐、锂电材料、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细分领域,支持兴氟化工监测点建设,努力招引一批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力争新材料产业规上营收突破20亿元。聚焦显示屏、背光源、偏光片等新型显示模组零部件生产,主动承接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培育壮大晶华微电子、汇晨电子等优势企业,做强显示模组产业链,力争电子信息产业规上营收突破20亿元。聚焦牛仔细分领域,加快完善设计、水洗等产业配套,扶持恒海水洗、尚赢服饰、艾克佩特等企业抱团发展,全力推进际华国际集团、北方装备公司等军工企业在兴国设立基地,力争纺织服装产业规上营收突破11亿元。

实施矿业经济转型升级行动。推动矿业经济拓展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力争规上营收突破20亿元。加快成立国有矿业企业,加强资源整合,提升萤石矿、钼矿等资源管控和开发水平。推进矿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配套建设仓储、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赣南矿产品集散中心。努力解决矿山企业用地用电等要素保障问题,支持潋江矿业、中萤发展、重峰集团、南方水泥、鑫龙矿业、圆横矿业等重点企业“老树发新枝”。加快黄金珠宝数字产业园建设,大力引进制造企业,强化数字赋能,力争年内全产业营收达10亿元。

实施龙头企业招引培育行动。聚焦6313”行动计划,编制重点产业链“四图五清单”。紧盯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瞄准链主型、基地型头部企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靶向”招商,开展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办好石墨烯产业论坛暨军民融合招商推介会等重大活动,确保新引进项目60个以上,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6个以上、2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开展“一企一策”培优扶强行动计划,加大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数字赋能扶持力度,年内完成技改投资20亿元,新增“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

实施工业园区进位赶超行动。深化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持续推进“进位赶超”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园区规上企业营收突破100亿元。科学编制经开区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稳步有序推进调区扩区。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进“管委会+公司”改革,提升市场化运营水平。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市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产业升级。推进园区污水处理厂扩容升级,加快道路管网、综合体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城融合,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广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工业上楼”“零增地”技改、新型产业用地(MO)等模式,推进闲置厂房和低质低效用地清理工作,清理率达80%以上。

(二)积极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

着力抓项目、扩投资,兴商贸、促消费,牢牢稳住发展底盘,激发市场活力。

精准发力扩投资。紧盯中央重点支持的“五大领域”“三大工程”,组建争资争项工作专班,力争全年储备项目200个以上,争取各类资金75亿元以上。深入实施“项目大会战”,加强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全面开展新干至兴国、兴国至桂东高速等项目前期专项攻坚,加快粮食应急储备库、纺织服装产业园等78个新建项目,以及G319瑞金至兴国(兴国段)改线工程、乡镇保障性租赁住房等36个续建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50亿元以上。

综合施策促消费。进一步繁荣县域商业经济,年内新增规上商贸企业35家以上,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35亿元。大力支持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着力打造潋城街区、小城故事、翡翠广场等一批业态丰富、充满活力的高品质商圈。实施电商“十百千万行动”“大宗商品消费季”“赣品网上行”等活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着力提振汽车、家电、家具等大宗商品消费,力争全年发放消费券500万元以上、举办促消费活动50场次以上。聚焦市场化运营和专业化建设两个维度,系统推进资源整合、项目建设、品牌打造三项工作,加快建成温泉旅游度假村酒店、和睦片区五星级酒店,支持红兴谷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办好四星望月美食节、兴国山歌文化艺术节等特色文旅活动,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6%29%以上。

打通堵点畅流通。积极争取邮政共配中心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推进江闽物流港、综合物流园(一期)项目建设,全力打造赣州北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综合客运中心停车场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推动城市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乡镇延伸。深入实施“数商兴农”“快递进村”“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等工程,加快布局生鲜冷链物流配送网点,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打通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双城”同创,推动城市能级新提升

以提高功能品质为目标,加快创建国家卫生县、省级文明城市,持续提升城市吸引力、辐射力和承载力。

优化城市布局。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完成中心城区36平方公里控规修编、6个重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推动18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213个通则式村庄规划编制,形成全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蓝图”。围绕城市“一心四区”总体布局,严把建筑设计规划审查关口,优化城市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形态,高标准实施高铁片区、和睦组团、老城区等重要区域城市设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的引领力、执行力和约束力。

提升城市品质。新建思源实验学校、红军子弟小学等2座人行天桥,打通丹枫龙廷至健康城“断头路”,推进滨江西大道向南延伸、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及连接线建设,畅通城市内外循环。实施外贸公司、税务局家属房等4个老旧小区改造,优化将军公园、模范大桥交通节点,完成凤凰大道、模范大道等主次干道立面改造,逐步有序改善城市面貌。提升一江两岸及湿地公园品质,新建城北公园,建成郊野公园,精心布局一批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让市民拥有更多生活休闲好去处。加快五福、红门农贸市场建设,启动坝南、红军北路农贸市场建设,推进总部经济大厦建设,不断丰富城市功能和业态。

加强城市治理。健全网格化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城区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管线凌乱、占道经营、交通秩序混乱、垃圾清运不及时、市民陋习等“七大乱象”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小街小巷治理,全面改善市容市貌。加快推进建筑垃圾、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建设,有序实施文明大道、站前路以及城中村、安置区污水管网建设,确保城市污水收集率达50%以上。开展无物业小区清零行动,构建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加强市政设施管护,持续推进燃气管道、户外广告等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快“智慧城管”平台建设,让城市治理更精细、更高效。

(四)夯实“三农”基础,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持续固底板、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推动农业更高效、农村更宜居、农民更富裕。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考、省考评估反馈问题整改。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强化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落实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不低于65%要求,加大脱贫人口就业培训、创业指导,拓宽就业渠道和增收途径,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实现“两个高于”。强化扶贫资产管理和监督,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力争80%以上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突破30万元。

推进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扎实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加快4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水稻育秧中心和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确保水稻种植66万亩、总产量23万吨以上。大力发展“135”农业产业,力争新植芦笋3500亩、辣椒2000亩,新改造提升油茶4.64万亩,生姜、烟叶种植面积分别达8000亩、1.15万亩以上,因地制宜壮大茶叶、脐橙等产业。启动兴国灰鹅振兴发展计划,推动富硒芦笋、兴国灰鹅、九山生姜等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以金源鸿预制菜产业园为龙头,全力打造国内首个乡宴预制菜产业示范区。实施农产品品牌化行动,力争新认证富硒农产品2个以上、绿色有机农产品8个以上,积极引导一批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知名商超和大湾区市场,争取认证1家以上京东农场、天猫基地、盒马村等农产品基地,1家以上大湾区“菜篮子”基地。

加快和美乡村建设。按照“串珠成链、拓链成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思路,高标准打造23条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及一批精品示范点,构建“景村融合、产村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和美乡村新图景。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年内新改建农村公路28公里以上。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完成31个乡镇水厂提档升级,洋池口水库实现下闸蓄水。持续提升防洪抗旱能力,加快启动平江灌区建设,完成41公里渠道整治,新建和改造水陂36座、山塘水库35座。加大农村“两违”整治力度,着力构建“天巡地查”执法监管体系。

(五)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大力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开放、更大力度的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加快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城控集团市场化转型,力争三年内信用评级增信至AA+。扎实开展财税管理、普惠金融等改革,抓好高兴镇“一级财政”试点。积极落实PPP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三权分置”改革。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农村互助式养老模式、“数字人力+产教融合”、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形成新经验。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新一轮对标提升专项行动,全力打响“兴速办”金字品牌,力争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扎实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加快“数治兴国”项目建设,完成“赣服通兴国分厅”6.0版迭代升级,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政府运行“一网协同”。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周期安商服务等制度,建设“兴i企”精准服务企业信息平台,推动助企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春蕾”工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800户以上。

强化科技创新赋能。建立科技型企业后备培育库,“一企一策”进行培育指导,力争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以上。深耕数字经济产业细分赛道,保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两位数增长,年营收总额突破20亿元。加强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江西理工大学、赣南蔬菜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交流,力争培育省级科技类平台载体1家以上、市级技术创新平台4家以上。强化聚才引智,探索“周末工程师”“双聘制”“科创飞地”等方式,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六)践行“两山”理论,擦亮美丽兴国新底色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抓好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强化施工和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餐饮、制砖等涉气企业监督执法力度,确保PM2.5控制在24微克/立方米以内,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7.1%以上。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洪门片区污水管网提升等项目建设,全面加强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整治,确保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省市第一方阵。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抓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

打好生态修复持久战。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攻坚行动,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努力打造平江流域生态廊道和赣州北部生态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扎实推进永丰豪溪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6.8平方公里以上。启动区域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二期)项目建设,完成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185处以上。加大松材线虫病防控力度,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9.66万亩,建设森林防火带610公里以上。

打好绿色转型主动战。全面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引导企业节能降碳、循环发展,争创一批碳达峰、碳汇先进示范基地和企业。着力加强“两高”项目清单管理,完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适时启动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体系,加大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创建力度,倡导低碳生活新风尚。

(七)回应百姓期盼,书写幸福民生新答卷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我们要满腔热情抓好民生工作,带领全县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加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力度,落实5+2就业之家”建设要求,年内新增城镇就业44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000人以上。推进公共职业技能培训提质扩面,年内完成各类技能培训5000人以上,帮扶企业招工1万人以上。提升低保、养老、工伤、失业等保障水平,做好城镇困难群众脱困解困工作。持续推进家庭养老床位等服务设施建设,健全县乡村(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托育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新增托位100个以上。扎实做好妇女儿童工作,建设青年发展型县域。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布局,提升乡镇中心学校办学条件,全力推动八中、八小、十一小等项目建设,新增城区学位5700个以上。实施医疗条件和服务能力“双提升”行动,加快县人民医院(二期)、县卫职校迁建、嘉和医院等项目建设,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做好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推动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常态化开展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景区、数字电影进基层活动,加快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建成一批城市书房、社区书屋。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类赛事活动,营造全民健身良好氛围。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保持政府债务总体安全可控,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决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水平,及时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禁毒工作,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兴国。

各位代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牢记“三个务必”,践忠诚而勇担当、致广大而尽精微,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永葆忠诚之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始终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全过程、各领域,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上级有要求,政府系统不折不扣抓落实、见行动、出成效,努力建设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忠诚政府。

砥砺担当之勇。坚持把善作为、敢担当作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认真贯彻“大抓落实年”要求,大力倡导“一线工作法”,让“四下基层”成为工作常态,始终在经济战线、改革阵线、急难火线上锤炼干部能力素质,以全体政府干部的“铁肩膀”扛起高质量发展的“硬任务”,努力建设敢想敢干、善作善成的有为政府。

恪守法治之责。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严格执行政府权责清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有效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统计监督作用,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持续深化新时代政务公开,坚决按程序决策、依法规行事,努力建设执法严明、公正透明的法治政府。

筑牢清廉之基。坚持以严的基调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加强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强化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从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努力建设崇德尚廉、政治清明的勤廉政府。

各位代表!积力所举,无往不胜;众智所为,无所不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牢记人民重托,勇挑发展重担,同心同德、自信自强、苦干实干,奋力建设工业强城乡美百姓富作风好的“模范兴国”,再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


附件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注释

1.打造“三大高地”、实施“五大战略”:打造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高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地,实施产业升级战略、项目带动战略、科教强省战略、省会引领战略、治理强基战略。

2.三大战略、八大行动: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战略,工业倍增升级、科技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开放、乡村全面振兴、城市能级提升、美丽赣州建设、提高民生品质、党建质量过硬行动。

3.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4.“苏区之光”人才计划:赣州市2020年启动的引进培养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目标是用5年时间,面向市外重点支持引进100名左右高端人才或创新创业团队,面向市内重点培养2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引领创新发展的精英人才或团队。

5.PM2.5PM10PM2.5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PM10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悬浮颗粒物。

6.DRGs综合排名:一种客观评价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医疗安全、专科服务能力的工具,可作为医保病种付费、院内科室评价、医师评价、成本核算、绩效奖励等依据,能科学、准确地评价临床科室的临床工作水平。

7.6313”行动计划:2026年,力争轻工纺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与保健品、有色金属与新型建材、黄金珠宝首饰等6个制造业重点产业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打造牛仔、新型显示模组、含氟新材料等3条重点产业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统筹制造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取得明显成效。

8.四图五清单:“四图”为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五清单”为企业清单、项目清单、集群清单、问题清单、政策清单。

9.工业上楼:将传统单层铺开的扁平式厂房,汇聚到高楼层的垂直化空间形态,让企业在高层楼房中进行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办公。

10.零增地:企业在原有产权范围内(不新增用地)进行技术改造。

11.数商兴农:通过数字科技和商业模式的运用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12.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指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

13.一心四区:在老城区,补齐功能短板,调节发展空间,挖掘历史文化,保留古蕴底色,建设延续历史记忆、留住文化根脉的城市慢生活中心;在城区东部,立足兴赣高速兴国出入口区位优势,充分利用经开区南区、坝南片区现有产业空间,建设城东物流商贸核心区;在城区南部,以城南开发边界为基础,以赣闽国际陆港、兴泉铁路埠头站建设为契机,承接经开区经济辐射,健全配套服务功能,形成城南产城融合区;在城区西部,发挥高铁枢纽汇聚人流、物流优势,合理扩大和睦片区开发规模,大力发展商务办公、现代金融、信息服务业,构建城西现代服务区;在城区北部,依托景行研学、健康城等项目,推动户外拓展、康养度假、运动养生等业态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城北休闲娱乐区。

14.两个高于: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脱贫户人均收入增幅高于本地区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15.135”农业产业:1”即以富硒芦笋为主的蔬菜首位产业;“3”即以脐橙、油茶、生猪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5”即以灰鹅、茶叶、烟叶、蜂蜜、绿色富硒稻米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

16.PPP新机制:“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17.双聘制:建立高层次人才编制“周转池”,探索实行年薪制、项目工资制、股权激励等多元化薪酬制度,激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到试验区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兑现不受地域、户籍、档案、社保、人事关系等限制。

18.碳达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碳排放量达到顶峰,之后则开始逐渐减少。

19.“两高”项目: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

20.5+2就业之家:5”是指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五级,“2”是工业园区、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