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结果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2007年3月29日在兴国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 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四年来的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任期四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依靠全县人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经济总量明显壮大。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6.9亿元,年均增长14.9%,三产比重由2002年的45.9:30.5:23.6调整为37.1:33.1:29.8;财政总收入3.14亿元,同口径比2002年增长1.25倍,年均增长22.5%,地方财政收入1.36亿元,同口径比2002年增长72.1%,年均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7亿元,年均增长14.7%;累计完成城镇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5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2002年翻了一番,达到25.1亿元。
  ——工业经济实力倍增。四年来,共引进各类项目1021个、资金44.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出口创汇1615.8万美元,连续四年蝉联省、市“横向经济协作先进县”、“利用外资先进县”;在兴国卷烟厂上划的情况下,县属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1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亿元、销售收入11.5亿元、利税1.46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211.9%、303.5%和102.8%;工业园入园企业净增48家,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产值和税收同比明显增加,安排劳力达到15000人,被评为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工业园。引进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14个,新增了金莹氟业、宝华山集团等重点骨干企业和巨基实业、金龙高科、南阳橡胶、大亚铜业、威保运动器材等一大批成长性较强的企业。
  ——“三农”工作成绩显著。同全市一道在全国率先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5、2006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综合先进第一,做法和成效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市的充分肯定,以及全国众多县市的关注。特别是“普惠制”的提出和实施,不但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而且提升了覆盖广度和工作水平。目前,新农村点达到714个,惠及3.5万户农户、15.1万人;成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实施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了农资连锁超市,开通了农产品绿色通道,初步建立了一整套的支农服务体系;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烟水配套等一大批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整理工程,开展了国家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示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培植了将军果业、瑞兴农业、赣兴种业等一批龙头企业,脐橙、烟叶、制种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面积分别达到7.8万亩、1.8万亩和1.7万亩,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2倍、1.5倍和5倍,产量分别达到7200吨、3.8万担和 550万斤;实行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农业补贴5200万元,减轻农民负担6138万元;完成移民扶贫搬迁78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1882元提高到2602元,年均递增180元。2006年被评为全国服务“三农”物流先进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水利建设“鄱湖杯”奖和全省生态建设先进县,2004——2006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农业发展先进县称号。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四年来,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5亿元。编制了县城总体概念规划,开展了城市相关规划和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实现了村庄规划零的突破,85%的自然村庄完成了规划。规划先行的理念,促进了县城建设由拉框架向提升品位和完善功能的转变:新建了滨江东、西大道,平川北大道,平阳商业街和建材大市场;实施了小春河改造、城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城区电网改造;启动了旧城修复性改造、凤凰大道改造和迎宾大道等工程建设;新增了农贸市场、公厕、垃圾处理场所和交通信号灯、治安监控系统等一大批市政设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开展了“三城同创”活动,实施了城市畅通工程,调整并增设了4个居委会,推进了城市社区建设,理顺了城市建管机制。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6.7平方公里,比2002年增加了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3.4万人,比2002年增加了3.7万人,城市化率提高到28.9%。2004年被评为省级卫生城市,2006年通过省级园林城市考核验收。与此同时,农村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实现了乡乡通油(水泥)路、98%的村小组通固定电话、8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成为全省首个户户通电的县,启动了农村信息化网络工程和农村客运网络工程,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交通工作先进县,2006年被评为全省村村通电话工程先进县、全省邮政十强县。
  ——体制机制得以优化。以机制体制创新为核心的“十大体系”建设工作连续两年名列全市综合先进第一名。搭建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框架;积极开展了各项改革改制工作,推进了商、粮、供、物资系统国有企业改制,开展了农村税费配套改革,实施了“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了人事制度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国有林场改制和公务员登记、工资改革工作;组建了信息、招投标、行政服务、政府采购、土地储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会计核算等七大中心,进行了现代行政服务模式改革,完善了产权交易市场,开辟了企业融资的新渠道,规范了财政行为;实施了“两化”培训和名牌战略工程,培训农民15万人次,城镇居民3万人次,创立了2个国家免检产品和2个省级名牌,兴国传统特色产品有了首个地方标准(兴国鱼丝地方标准)。机制体制的创新激发了全县的发展活力,个私经济快速发展、商贸流通繁荣活跃,2006年个体工商户达10915户,新增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大户32户。
  ——民生工作扎实有效。四年来,全县净增城镇就业岗位7.4万个,年均输出劳务1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4%以内。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92.8万元,减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各种税费422.4万元。新(扩)建乡镇敬老院11个,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70%。大力开展了农村低保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发放农村低保金和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分别达到314万元和241.3万元。制定了住房建设规划,启动了廉租房建设。发放教育“两免一补”资金1600余万元。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民参合率达84.14%,近50万农民从中受益,被评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先进县。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控制指标全面达标,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旅游事业迈出新步伐,编制了“一总五分”旅游总体规划,开展了“兴国号”旅客列车冠名等系列活动,举办了首届“国际风水文化节”,提升了兴国形象和知名度,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比2002年增长215%和104.5%,将军园和三僚村分别荣获“新赣鄱百景”和“2006江西乡村游十大美景-最佳景观特色奖”称号。科技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由36%提高到40%。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建设了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组织和承办了“心连心”等5次大型文艺演出和经常性的“三下乡”活动,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兴国山歌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五个点,被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新建了明德小学和第六中学,实施了优质高中建设工程,小学“五改六”工作顺利推进。建成了第二医院,新(改)建了一批农村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和传染病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初步建立了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抗击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2006年被评为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先进县。处理了一批民政优抚、复退军人安置、企业改制的历史遗留问题,双拥共建和优抚工作成绩显著,被命名为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县。八类重大案件发案数和群众来信来访量明显下降,安全生产“两杜绝、一减少”目标全面实现,社会政治持续稳定。监察、审计、编制、统计、物价、广电、林业、水保、气象、档案、人防、消防、老龄、残联、地方志、妇女儿童、防震减灾、民族宗教、对台和外事侨务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修订了政府工作规则,出台了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及听证等相关制度,政府工作的法治性、程序性、规范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加强。建设了政府门户网站,连续两年获得全市政府网站考评第一名,并在全市率先实现县级电视新闻网上视频点播。组织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工作,清理了行政审批事项,健全了行风评议制度,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2006年被评为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县和行政服务工作先进县。规范了公务接待,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整治,勤政廉政工作进一步深化。初步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被评为全市先进,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我县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居民收入增加最多的时期。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及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武警消防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所有关心兴国发展的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值得自豪,但我们还没有可以自满的资本;变化值得回味,但我们还没有可以陶醉的理由。综观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保障能力弱、崛起任务重、发展压力大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欠发达的县情没有根本改变。部分领域开放度不够、创新局面差,部分干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低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府自身建设仍有待加强。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县抢抓发展机遇,强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县域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加速,国家支持中部崛起政策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将延伸至全省包括兴国在内的41个县,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发挥后发优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机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努力,我们也有了更坚实的基础、更有用的发展经验和更清晰的发展思路,完全可以、也必须以超越自我、不甘人后的信心和决心,释放发展能量、缩小发展差距,高扬主旋律,促进可持续发展。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态势和县内外加快发展的压力,我们一定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努力开创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新局面。
  根据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的总体部署,今后五年,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夯实基础,提升质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把兴国建设成为京九线上的工业强县、财政富县、旅游大县,实现在新起点上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到2011年,县域经济总体实力由现在的全市中等水平进入前五名,挤进第一方阵。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达到74亿元,年均递增14.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200美元以上;财政总收入翻一番,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2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今后五年,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抓住五个工作重点,着力构建五个新格局,为“十二五”兴国真正告别贫困、迈上富民强县的轨道奠定扎实基础。
  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构建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发展新格局。紧紧围绕中央“二十字方针”,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以培育新经济组织和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为重点,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大力扶持脐橙、烟叶、制种、灰鹅、油茶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和花卉、名优茶等区域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效益提升;加快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抓实科技兴农举措,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力争“十一五”期末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全面推行“普惠制”,每年以自然村落总数12%的速度推进村庄整治,力争用8至10年的时间使所有自然村落基本达到“五新一好”目标。
  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加快工业化初级阶段向新型工业转变的步伐,构建产业聚集度高、可持续能力强的发展新格局。立足工业比较优势,瞄准规模化和集约化目标,以提升集聚力和竞争力为重点,以资源整合为抓手,紧紧围绕矿产品精深加工、新型建材、食品、轻工电子等工业主导产业,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培植优势产业集群,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以销售收入衡量,工业总量迈上80亿元台阶,工业园区突破65亿元,形成超50亿元的氟化工产业集群和3个10亿元的龙头企业;三次产业结构中二产占比达到45%以上、一产占比调整至25%以下,成为全市工业强县。
  坚定不移地抓好十大体系建设,培植促进发展的强劲动力,构建开明开放、活力充沛的发展新格局。完善政策框架体系和配套载体,初步建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金融服务、信息网络、人力资源、物流服务、贸易服务、产权交易、口岸服务、技术标准和社会保障体系,力争持续保持全市十大体系建设综合先进荣誉。创新思路,深入开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改革攻坚,逐步形成与发达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平台和对接机制。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大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水平和效益,源源不断地将体系建设成果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兴国成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洼地”。
  坚定不移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构建配套完善、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梯次滚动发展的要求,逐年申报、落实、建设、补充和储备一批重点项目。抓好一批市政、交通、农田水利和电力、通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老城区改造,构建“一城、两核、三轴、多组团”的中心城市格局。围绕“将军故里、堪舆圣地”主题,充分挖掘红色、古色、绿色三大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形成各色旅游交相辉映,观光游、休闲游和农家、客家风情游融为一体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并推动第三产业大发展。力争五年后的兴国,县城规划区建成区面积达22平方公里、人口达18万人,城镇人口达26万人,城市化率达到33%以上,成为赣南最宜居住、最宜创业、最具人气的县城之一,争创国家级文明卫生城市。
  坚定不移地统筹人与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构建百业俱兴、和谐平安的发展新格局。着眼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支撑;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构筑引领兴国追赶和跨越的人才高地。注重社会公平,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支柱、分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力度;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实现社会和谐平安、持续健康发展。
  三、2007年政府工作的主要安排
  2007年是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达到42亿元,三次产业比调整为34 :36 :30,实现经济结构由“一二三”到“二一三”的标志性转折;财政总收入增长8.7%、力争10.6%,确保3.41亿元、力争3.47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力争12.8%,确保1.5亿元、力争1.5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省、市“五新一好”的要求,开展“新农村建设水平提升年”活动,以“三农”工作的新成就,保持省、市新农村建设领先地位。
  用现代理念谋划农业。树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理念,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生态能源、防汛减灾、动植物防疫、农机推广和气象服务,用现代手段装备农业,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树立生态农业、精准农业的理念,把脐橙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先行产业,充分发挥全国首家“脐橙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成果,依托两个万吨气调保鲜库,进一步提升脐橙产业规模和水平;立足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粮食产量不低于25万吨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力争年内建成市级产业化乡镇4个以上,市级产业化示范村60个以上,确保年内烟叶种植2万亩、制种2万亩、出笼灰鹅500万羽、新植高效油茶1万亩,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5%以上,其中脐橙产业产值翻番。树立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的经营理念,精心扶持壮大将军果业、瑞兴农业、赣兴种业、山村油脂等龙头企业,加快原深沪灰鹅公司嫁接改造步伐,力争年内新增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积极发展种养、加工、流通等各种层次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年内注册登记县级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市级示范型专业合作社5个以上,着力提升农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水平。
  按现代要求建设新型村落社区。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实施“普惠制”,筹集资金4000万元以上,着力推进以村庄整治为突破口,以产业支持和文化娱乐、信息化建设、计生医疗、幼儿教育、农资服务等功能配套为重点的新型村落社区建设。以“三清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在巩固提升原有714个建设点的基础上,把农村中小学环境整治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抓好新增410个点的建设,完成25个圩镇、50所农村中小学的“三清四改”。按照“布局优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管理长效化”的要求,探索社区管理新模式和新型农村自治机制,增强村落社区的聚集功能和配套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乡镇创建活动,逐步建立农村现代文明。
  以现代方式培育农民。结合工业园企业和现代农业建设、劳务经济发展的需求,建立健全公办与民办互动、机构与企业联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农民培训机制。整合政府和社会培训资源,抓好职校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农业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等渠道,扎实开展农民知识化培训;大力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和“贫困村一村一名中专生”培训工程;实现乡乡建立农民网校,在60%以上的村发展信息网络户。力争全年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使90%以上的青壮年农民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技能。与此同时,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和服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继续抓好3000名移民扶贫搬迁工作和水库移民货币补偿政策的落实。
  (二)以集群发展为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全力以赴抓新项目引进、抓已进项目开工、抓入园企业发展,加快总量扩张和产业集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8家、达到30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新增2家、达到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2亿元、销售收入14亿元、税收1.9亿元,分别增长24%、32%和20%,力争分别达到4.5亿元、16亿元和 2亿元。
  抓招商,壮大投入规模。完善“谁引进、谁受益”的招商激励机制,对非资源型和无环保治理要求的企业,在投产后三年内,按其增值税地方所得部分的30%奖励引资单位(其中乡镇按70%奖励),对引进企业当年纳税多和贡献特别大的单位或个人,一企一策,因厂制宜,给予重奖。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创汇能力强、税收贡献度大的战略合作伙伴,着力引进能在兴国设立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的企业。突出抓好招工服务,组建专业招工小分队,力争年内招收各类工人13000人;加强用工培训,兴办工业园职业学校,建立制衣、制鞋、电子、针织4个专业培训基地,为工业园培训产业工人5000名以上;规范企业用工行为,营造良好的用工和务工环境。通过招商和招工并举,完成签约外资5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00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4.43亿元,实际进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0个以上,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
  抓园区,建优承载平台。抓实“腾笼换鸟”,对29家企业闲置的700亩土地进行清理;严格执行工业园布局规划,落实项目入园评审制度,在老园区初步形成相对集中的支柱产业小区,启动并切实抓好新园区及高新技术项目区建设。多渠道筹集建园资金,建好园区车站,完成氟化工基地开关站、一期道路和自来水管网铺设,搞好园区美化、绿化、亮化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争新建一所幼儿学校、皇龙大酒店建成营业,完善工业园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
  抓项目,培植产业龙头。大力开展“工业项目开工年”活动,继续实行重点工业企业、重大工业项目协调调度制度和县级领导挂钩帮扶责任制,落实工业发展扶持措施,全力调度40家重点工业企业。新上金莹氟业1.5万吨AHF生产线技改、宝华山集团钨酸铵生产线、斌杰食品意式火腿生产线、山村油脂皂素生产线、巨基实业、大亚铜业一期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促进闽兴实业超细重钙生产线和浩森制药冻干粉针剂生产线达产达标、永大金属投入生产形成效益;抓好国兴拨叉、金汇集团、浩森制药等重点企业升级改造;加大报关通关工作力度,鼓励、支持威保运动器材、南阳橡胶、金龙高科、燮霸玩具、沈氏服装、莲华礼服等外引内联企业在达产达标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创汇能力。
  抓产业,做强工业支柱。积极培植关联度高、竞争优势明显的同业聚集型和龙头带动型产业。围绕氟化工产业发展要求,坚持一级市场政府垄断、二级市场高位嫁接、资源利用深度开发的原则,实行萤石配额开采,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金莹氟业和中莹矿业。继续扶持发展水泥和重钙新型建材产业,发展重、轻质碳酸钙及建筑陶瓷等产品。抓好兴国鱼丝地方生产标准贯标生产,新上将军红脐橙深加工项目,推进“慧欣”、“百丈泉”等品牌整合,做实食品产业。通过龙头项目带动,加快发展高科技、低能耗的电子产业。改变现代轻纺产业“来料加工”局面,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通过努力,力争年内食品加工业税收翻两番,氟化工产业成倍增长,新型建材产业增长35%以上。
  (三)以十大体系建设为主线,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创新
  致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关键环节和节点问题,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推进以“十大体系”建设为主体的机制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将部门预算编制范围从原来的12个系统扩大到17个系统,巩固和扩大“两条线”管理改革成果;健全“乡财县管”、“村财乡管”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乡、村债务偿还机制,制止新债、化解老债,力争三年、确保五年妥善处理乡村财政性债务;健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资金报帐程序,严把财政资金使用关口;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强财政过程监管和审计监督,促进财政行为规范、高效,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做好取消养路费、开征燃油税的前期准备工作,积极应对国家将要实行的燃油税改革。
  加快公务员管理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全面完成公务员登记和工资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务员管理制度。在巩固教育、卫生、广电等系统全员聘用制改革的基础上,基本完成其他事业单位聘用制和人事代理制改革,建立进出渠道合理、绩效作用明显的用人机制。

  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城市发展投资公司,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公司化、资本化、市场化运营,通过国资运营和监管模式的创新,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逐步实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组建商业银行兴国支行,力争5月份确保上半年挂牌开业;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职能作用,力争发展会员20家以上、担保贷款1000万元以上。与此同时,抓住国家降低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的契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引导邮政储蓄等资金投入农业,培育各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推动各商业银行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信贷投入。
  坚持行政服务体制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逐步将行政事业单位非行政性社会服务职能推向市场,推进政府职能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转变。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减审批事项,推行联审联批,优化工作环节,缩短办事时限,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和招投标中心工作,规范各类招投标和政府采购行为,建立健全“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确保政府采购和国有产权交易行为公平、公正、公开和高效;继续抓好永丰行政服务大厅的运作,不断探索乡镇行政服务工作新模式。
  抓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精简乡镇机构,稳妥分流冗员,创新乡镇事业站所运行机制,力争乡镇机构改革上半年到位,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切实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到服务经济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实施“以县为主”的教育体制改革,调整农村中小学教学网点,健全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成国营林场转制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激发林业发展活力。
  要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使各种资源科学配置、各方优势尽情发挥、创业激情竞相释放。积极借鉴各地推进全民创业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经验,外地已有的政策,引进来进一步优化,外地尚未实行的政策,大胆进行尝试,不拘一格、不拘形式地褒扬创业成功的典型、激发全民创业热潮,推动民营经济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努力把兴国营造成发展宝地、兴业福地和经济振兴的聚焦点。
  (四)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建设具有较强承载力和辐射力的中心城镇
  重点抓好50个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县城建设进程,增强中心城镇的承载功能和辐射带动力,提升城乡发展水平。
  稳步推进城镇建设。在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基础上,继续搞好县城控制性详规、绿地系统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完成旧城区和工业园区修建性规划。坚持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方向,科学制订供地计划,清理非法建设用地,限量土地供应,统筹安排城市功能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住房建设规划,调整住房供应结构,按照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70%的要求,优先保证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规范发展房地产市场,并抓好一批精品小区建设。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古龙岗、高兴、均村、社富等小城镇建设,构建规划科学、规模适度的中心城镇和功能健全、市场繁荣的农村商品区域集散中心。
  抓好重点工程建设。树立贴近时代、贴近县情、贴近市民的建设理念,改造凤凰大道、新建迎宾大道、延伸平阳商业街,推进旧城大街、平固街改造和垃圾中转站等项目建设,贯通平川北大道与红军北路支路,改造烂泥河和城区自来水管网,新建将军大道与平阳商业街交叉路口红绿灯,不断完善市政配套,提升城市品位。力争泉南高速兴国段年内动工建设,完成150公里通村水泥路及兴国至万安公路建设,新建319管护中心和3个区乡站、45个招呼站,努力构筑便捷、畅通、安全的交通网络。完成长冈乡调查纪念馆、江西军区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潋江书院修缮和改造,加快建设三僚历史文化名村和宝石仙境旅游开发一期工程,启动将军园二期工程建设。完成管道天燃气一期工程、实现通气15000户以上,完成农网完善改造、农村宽带延伸接入、3G移动和移动村村通二期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能源、电力、通讯条件。
  规范城市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实行管养分离,推行委托承包,推进城市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开展城市管理规范年活动,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全面落实“门前五包”、垃圾袋装和定时定点投放制度,打击和防范偷盗、损坏公用设施的行为,全力整治不守交规、乱摆乱卖、乱倒垃圾等影响城市秩序和市容的现象。开展以城市小街小巷、建筑工地、“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的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造城区街道照明设施,加强安全巡逻和城管巡查,着力塑造市容整洁、秩序井然的城市新形象。
  不断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和城镇经济的新兴支柱,紧扣红色主线和“将军故里、堪舆圣地”的定位,抓好重点景区景点建设,构建县内精品景点和特色环游线路。通过路标路识广告、车身广告、视讯传媒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加大招徕促销力度,开展区域协作,扩展旅游客源,逐步融入井瑞红色旅游大市场。加快发展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产业,提高旅游关联行业一体化水平;理顺旅游业运行机制,实现景点企业化、管理行业化、资源市场化和产权多元化,力争年内接待游客37万人次以上、旅游产业总收入1亿元以上。与此同时,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引导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现代物流、邮电通讯等服务业,着重抓好京九、金莹、宏昌三大物流公司建设,抓紧建设铁路专用线及50吨“龙门吊”工程,形成第三产业发展的强劲态势。
  (五)以增强兴国人民幸福感为宗旨,倾情倾力关注民生
  着眼于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筹集700万元配套资金,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
  坚持就业优先,促进失有所济、业有所创。抓好农民工培训基地和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实施“金蓝领”工程,着力培养技术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新技师,培植2个以上劳务品牌,力争使我们兴国每一个有就业意向的人就业有门路、有机会、有实力。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和残疾人就业政策,扩大小额贷款发放范围,开发政府公益性岗位,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全年发放贷款1000万元以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800人以上。大力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从2007年起力争三年内集体和个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巩固和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利益。
  狠抓教育医疗,促进少有所学、病有所医。发展普惠型教育,落实“两免一补”政策,逐步实现城乡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抓实“关爱留守孩”工程,设立扶贫助学基金,帮助农民工子女和贫困生入学;实施农村中小学校危房改造和改水、改厕工程,全面消除学校一类危房,改善学校用水条件,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学设施不足和教师住房困难问题;每年补充250-300名教师,用3-5年时间,使师生比达到规定要求,建立县城教师下乡支教制和农村教师县城跟班学习制,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提高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共享水平。实现80%的乡镇卫生院、70%的村卫生室达标,确保每个乡镇建有综合性非盈利医疗机构,试行县级医院医务人员下乡支医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挂钩制度,确保群众能就近享受更好的医疗、卫生服务;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尽可能快、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提供报帐补偿服务;力争启动城镇居民合作医疗,让更多的群众得到更多的医疗保障和实惠;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一步扶持中医事业发展,强化妇幼保健和计划免疫工作,实现“四苗”接种率90%以上,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强化保障救助,促进困有所帮、老有所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生活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确保养老保险发放率达10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95%,工伤保险人数增长11.9%,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稳步扩面。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已关闭破产、改制以及停产停业一年以上的国有困难企业职工的养老金标准,资助未参加医疗保险统筹的退休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统筹;力争完成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站“三合一”建设与整合工作,续(改扩)建5-6所乡镇敬老院,确保全县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80%以上;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推行以生产生活、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十大救助制度”;通过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通过今明两年的努力,实现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
  改善住行条件,促进居有其屋、行有所安。规范房地产开发秩序,保护合法经营,打击投机行为,大力发展与县情民力相适应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在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5%用于廉租房建设,年内建设100套廉租房和100套经济适用房;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逐步解决群众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题。出台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扶持城市公交和农村客运事业发展;加强行业管理,规范发展出租车市场,加强“摩的”监管,打击“黑车”运营行为,切实改善群众出行条件。
  (六)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科学统筹社会各项事业
  坚持科学、和谐和可持续的方针,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健康发展。
  抓好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树立生态立县理念,开展林业水保专项整治,坚持不懈抓好植树造林、森林资源保护和水土保持治理。引导农户建设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大力节约资源。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工业用地亩均50万元的投资强度底线,实行房地产“双限双竞”(即限套型、限控制价位、竞房价、竞地价)政策,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行新型墙体材料革新工作,加大矿业秩序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勘探、开采行为,完善优势矿产资源开采利用管理办法,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降耗,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降低20%。着手污染普查,摸清污染现状,分解排污指标,把COD排放总量控制在4120吨以内,SO2排放总量控制在1940吨以内。执行项目环保审批制度及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三同时”制度,完成工业园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和环境评价,着手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前期工作,力争2008年启动、2010年前建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奖扶政策,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整治活动,落实生育节育政策措施和目标。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继续实行重大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落实信访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制,乡乡建立纠纷矛盾调处中心,着力化解越级上访和赴省进京信访突出问题,做到老问题逐步化解、新矛盾趋于协调。深入开展和谐平安兴国创建活动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群防群控治安防范体系,严厉打击“法轮功”、“门徒会”等邪教组织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突出安全许可、专项整治、应急救援、安全教育、监管监察等五个重点,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人人有责的管理格局,实现安全生产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全覆盖,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预警处置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统筹各项工作,实现全面发展。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力争实现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坚持教育优先,抓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和第六中学、职校实训基地建设,整体搬迁江背中学和鼎龙中学,继续实施优质高中建设;改革应试教育考核模式,优化教育评估机制,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抓好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启动文博中心建设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2131工程,今年开始每年在每个乡镇举行6场专业文艺演出,在每个村播放6场电影;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用两年时间解决村级卫生所工作用房问题,三年内建设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抓好人民医院、中医院、妇保院3个住院综合大楼建设和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打击非法行医,防治重大疾病,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活动。推进“五五”普法,加强司法监督,维护司法公正。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关心和支持老龄与残疾人事业。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抓好档案管理工作,兴建较高水准的档案库。持之以恒抓好统计、物价、审计、人防、地方志、红十字、民族宗教、对台和外事侨务等工作,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倾力代表民意、凝聚民心、汇集民智、引导民力,让人民满意。
  抓好工作落实,以效能提高执行力。理顺部门职能和事权、财权,防止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严格“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力求圆满”的工作要求,落实督查督办、限时办结、工作回复、社会(公众)评议、首问负责等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做到有人执行、有力执行、有心执行,确保政令畅通。政府各组成部门要成为履行本职工作的专家、政府分管领导要成为抓分管工作的行家,做到份内工作自行消化、促进全盘不出纰漏,重大事项集思广益、合力攻关,并注重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经济的思维,谋划发展大计,破解发展难题,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完善政府门户网站,启用网上行政办公系统,推行电子政务,逐步实现通知通告、请示汇报、经济管理、信访收发和处理的电子化,迈出网上办公的实质性步伐,提高行政效能。
  推进依法治县,以规范提高公信力。继续修订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和决策效应评估制度。编制政务公开目录,抓实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政府班子成员办公会和常务会学法制度,坚持行之有效的规范性文件和涉法性问题法制部门先行把关制度,以此引导和带动全体政府公务人员学法、用法、守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争创全国依法行政示范县。着眼行风转变,认真处理公众反映的每一例行风问题,做到法无授权即放手、法无禁止即放开,行政收费下限为界,行政处罚以下限为原则、上限为例外,防止和克服“罚款经济”,维护公平正义,造优发展环境。严格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决策失误追究制,确保政府各部门和全体公务人员依法依规依实情科学行政、高效履职。落实部门承诺公示制,增强公务员诚信观念,严守政府信用,倡导全社会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提高政府公信力。
  加强政风建设,以勤廉提高满意率。兴国还不富裕、尚在爬坡起步阶段,全体政府工作人员要力行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之风,以优良的政风和高效的工作,为事业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强化绩效考核,实行问责监督,转变机关作风,奖勤罚懒、用能去庸,促使全体工作人员勤勉工作、精于业务,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强化财政金融目标管理考核,抓实综合治税,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一把手”原则上不直接签批发票等有关规定,为人民聚好财、管好钱。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资金监管,出台《财政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严格项目投资超预算限额5%以下的规定,杜绝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管理松懈、浪费资金的行为,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应。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工程建设、产权交易、土地出让、医药购销、政府采购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行动。与此同时,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要求,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全力塑造勤政廉洁的政府新形象。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兴国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科学发展,为我县在新起点上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