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规划计划 > 专项规划

关于印发《兴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访问量:

为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构建具有兴国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增强全县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赣州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健身需求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聚焦场地设施布局、赛事活动打造、科学健身服务、 社会组织作用、体教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建设工业强、城乡美、百姓富、作风好的“模范兴国”贡献体育力量。

二、发展目标

着力推进场地设施更加均衡化、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多样、社会组织更加规范健全、科学健身更加广泛普及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使全民健身成为推动兴国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社会和谐、拉动体育消费的重要力量。到2025 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健身意识和身体素养持续提升,逐步实现全民健身服务便民化、均等化、科学化、信息化。县、乡镇(区)、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6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6%以上,城乡居民体质合格率超92.5%,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16名。全民健身与教育、旅游、健康、养老、文化、互联网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

三、重点任务

(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构建县、乡镇(区)、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用好公益性建设用地,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倡导土地复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科学合理规划建设贴近社区(村庄)、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连片综合门球场、气排球场,以及水上、山地等户外运动健身设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 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 0.3 平方米执行,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兴国县全民健身中心、新建11个以上社会足球场,新建5个以上乡镇(区)全民健身场地器材,新建或改扩建1个以上县级公共标准田径场(含跑道和标准足球场),新建或改扩建城市体育公园不少于1个,提升改造并扩大健身步道建设规模。

建立健全双向开放机制,有序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为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免费低收费服务;大力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学校应当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加强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工作的评估督导和安全检查,确保满足开放要求、符合安全标准,保障使用安全。鼓励社会力量兴建营利性体育场地设施,参与体育场地设施运营和管理,不断提升体育场地设施公共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水平,满足市民较高层次的健身需求。

(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新亮点。广泛开展适合青少年、职工、妇女、老年人、农民、职业人群、残疾人等群体的全民健身活动,定期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行业系统、机关单位、体育社会组织开展年度全民健身活动,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充分利用山地河流自然资源,深度整合串联自然人文资源节点,开展徒步、骑行、登山、慢跑、球类、广场舞等时尚休闲活动,开拓陆域、水域等室内户外、线下线上各类运动项目。充分发挥各专项体育协会和体育总会的组织引领作用,根据不同人群、地域、行业等需求特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赛事活动,提升内涵品质。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创新体育赛事线上活动平台,积极开展云端赛事活动,大力推广居家健身和线上健身项目,引导群众实现体育锻炼常态化。

加强全民健身活动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国性、区域性、综合性群众运动会和节庆体   育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对基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组织领导作用,以特色、小型、多样为原则,推广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赛事活动,加强武术等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结合春节、元宵、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龙狮、客家武术等民间体育活动。

(三)科学健身服务体系提升新水平。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体系,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县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及乡镇(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站组织体系。注重发挥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及各单项体育协会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吸纳优秀退役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进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定期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展示和交流活动,落实激励、奖励制度。组织引导全民健身志愿者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讲科学健身知识、传授体育技能、指导使用体育设施等。

各级学校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认真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时、准确上报数据。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积极推动医护人员参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推进科学健身进医院,推动社区医院和体质测定指导站融合建设,开展体质检查和身体测试,并将体质测定相关指标纳入日常体检范畴。

(四)青少年体育体教融合迎来新发展。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以校园足球为主的“1+3+N”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项目(即校园足球+跑、跳、投3项基本运动技能+其他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项目)学校体教融合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助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将体育精神融入孩子血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到2023年,确保每名学生能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技能或艺术才能;确保每名学生校内每天参与体育和艺术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确保每名五十周岁以下教师参与指导或管理1项以上体育或艺术技能项目的三个“1”目标。

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小学阶段每天1课时,初中阶段每周至少3课时,高中阶段(含中职学校)每周至少2课时。将课外阳光体育锻炼纳入教学计划,确保每天一小时校园活动。大力发展校园特色体育,全面推进校园足球普及深入,推动各类体育项目特色发展,到2025年,基本实现全县中小学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或“一人一项”“一人多项”的学校体育育人模式。健全完善训练竞赛体系,县教科体局每年组织举办全县中小学足球赛事、全县田径运动会,定期举办其他各类体育赛事。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创建新业态。深化体育领域改革,实现体育产品创新、结构优化升级,构建体育产业新发展格局。基本建成多方合作、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体育产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逐步形成社会力量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体育产业格局。推动体育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体育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明显提升,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重点培育运动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5大产业,打造1个具有内影响的特色品牌赛事。推动体育彩票稳步发展,十四五时期累计销售额突破4亿元。

)市运会助推全民健身开创新局面。出台《兴国县承办江西省赣州市第六届运动会筹备工作方案》,县教科体局牵头加强工作调度,落实工作责任清单,“新时代体育促经济发展”为主题奏响全民健身主旋律,努力把本届运动会办成“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目”,充分展现全县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以此次盛会为契机,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发展,开创全民健身运动新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县政府—乡(镇)政府、企事业各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分级管理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本级体育设施的投资建设、管理运营、设施维护等相关工作。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纳入民生重点建设项目,完善工作机制,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协调调度,形成行动合力。强化项目组织实施,将工作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严格项目管理,加强项目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

(二)加大资金投入。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坚持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赞助为辅的原则,县、乡(镇)两级政府要将全民健身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投入,专款专用保障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行。进一步拓展经费来源渠道,鼓励社会众筹,创新公共体育服务投入方式。安排一定比例的彩票公益金及财政资金支持市民健身消费。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向体育健身组织赞助和捐赠活动经费。

(三)完善队伍建设。健全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互动,为体育科研人员、体育教师、裁判员、教练员、退役运动员、体育专业毕业生等进入全民健身领域创造条件。通过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扩大、综合能力的提升、上岗率的提高等方式建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四)加强宣传引导。线上线下齐动员,大力宣传普及全民健身政策法规、科学健身知识方法等,鼓励电视台、报社、电台等媒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益宣传。充分挖掘兴国红色体育文化资源,大力宣传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中涌现的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先进人物,弘扬兴国红色体育精神,传播兴国红色体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